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Credit Risk模型的广东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分析
【6h】

基于Credit Risk模型的广东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2 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

2.2 概念界定

2.3 理论基础

3 广东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3.1 广东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3.2 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3.3 信用风险管理的不足

4 广东村镇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构建

4.1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4.2 Credit Risk模型对广东村镇银行的适用性分析

4.3 Credit Risk模型构建

5 广东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研究

5.1 样本数据选取与处理

5.2 全部贷款样本的信用风险量化分析

5.3 涉农贷款样本的信用风险量化分析

5.4 广东省村镇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进一步讨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鉴于农村地区贷款难、融资难,金融服务设施欠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刻不容缓。2007年3月1日,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式开业,由此揭开了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截至2016年2月全国共有村镇银行1329家,现已初具规模,其信贷资金流动已占有农村金融市场的一席之地。然而村镇银行具有支农使命,中国农户、农业以及农村地区的特质性使得涉农贷款具有较高风险,独立经营的村镇银行也由此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广东村镇银行发展至今有已有7年多的历史,其涉农贷款规模逐年增长。多家村镇银行的实际控制人以发起行为主,信贷业务流程、信用评级、利率定价以及风险监控机制的设计一般参照发起行,普遍缺乏小型银行特殊性。在银行内部管理上风险防御能力较低、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与人才缺乏、贷后管理不到位;在银行所处金融环境上政府配套与金融监管措施不健全、缺乏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农户信用意识淡薄,使得村镇银行面临较高的贷款违约风险,威胁自身的财务可持续性。村镇银行在设计贷款产品时需要对贷款的在险价值进行估算,度量预测贷款的最大损失,为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同时为银行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Credit Risk模型输入数据较少,容易计算VaR值以及它对信用风险的评估更全面,本文选取2015年广东省村镇银行发生的1907笔贷款进行信用风险度量,同时针对量化结果进行成因分析,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1)广东村镇银行在95%置信水平下VaR占比为2.89%,在99%置信水平下VaR占比为3.23%,与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对比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
  (2)广东村镇银行涉农贷款的VaR占比高于其全部贷款组合的VaR占比,说明村镇银行贷款组合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是涉农贷款。
  (3)广东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成因包括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以及股权结构存在问题、贷款农户缺乏有效抵押品、农业经营天生的弱质性以及金融监管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
  村镇银行的主营业务是各项贷款,降低信用风险的落脚点应关注贷款风险成因所在。一方面,村镇银行要完善自身经营管理制度与股权机制、增加熟人资本比例、创新农业抵押担保;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加大监管力度同时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通过内外兼修的措施增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优化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