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义李属叶宏观结构及其分类意义
【6h】

广义李属叶宏观结构及其分类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前言

1.1广义李属研究进展

1.1.1广义李属分类研究

1.1.2分子系统研究

1.2叶宏观结构研究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2研究方法

2.2.1测量方法

2.2.2形态性状的选取、编码

2.2.3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广义李属叶宏观结构特征

3.2广义李属叶宏观结构聚类分析

4讨论

4.1叶宏观结构在亚属水平上的应用

4.1.1李亚属的分类范围

4.1.2桃亚属的分类范围

4.1.3樱亚属的分类范围

4.1.4稠李亚属的范围

4.2叶宏观结构在种水平上的应用

4.2.1部分种的分类地位

4.2.2种的鉴定

4.3叶宏观结构的系统学意义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蔷薇科(Rosaceae)广义李属Prunus L. sensu lato(s. l.)根据小属的概念,包含扁桃属(Amygdalus L.)、杏属(Armeniaca Scop.)、樱属(Cerasus Mill.),美洲桃属( Emplectocladus Torr.)、桂樱属( Laurocerasus Duhamel)、臭樱属( Maddenia Hook. f.& Thomson)、稠李属(Padus Mill.)、桃属(Persica Mill.)、狭义李属[Prunus L. sensu stricto(s. str.)]和臀果木属(Pygeum Gaertn.)。广义李属有200-250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以北美、欧洲和亚洲北部为主要分布地。该属植物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包括许多著名的水果(如欧洲甜樱桃P. avium、桃P. persica、李P. salicina、梅P. mume、杏P. armeniaca),干果和油料植物(如扁桃P. dulcis、山桃P. davidiana),优良木材(如细齿樱P. serrula、山杏P. sibirica)和十分受欢迎的观赏树种(如山樱花P. serrulata、稠李P. padus)。近三百年来,广义李属的分类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分子证据对广义李属的分类有重大的帮助,但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分歧。因此,广义李属分类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
  本文以78种广义李属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选取41个叶宏观结构性状,利用UPGMA方法开展聚类分析研究。并结合地理分布、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等多方面证据,对广义李属植物的分类及种的界定处理进行了讨论。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1)广义李属植物的叶宏观结构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叶片具腺体,常具锯齿;基出脉1条;二级脉多为半达缘脉;边缘末级脉环状;三级脉和四级脉不分枝;脉间区发育,由三、四级脉构成;具游离端小脉。同时研究结果将广义李属分为8个分支,这些分支都有各自的显著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叶宏观形态存在较大的变化,叶锯齿和先端类型、二级脉夹角、中脉上的三级脉和脉区间的三级脉、脉间区发育和游离段小脉分支等方面存在种间差别。
  (2)各亚属的分类范围讨论。1.李类群和杏类群关系较近,支持将两者合并,下设李组(sect. Prunus)和杏组(section Armeniaca(Lam.) Koch.);2.支持榆叶梅(P. triloba)移出桃亚属,归入李亚属(subgenus. Prunus L.);3.将矮樱类植物移出樱亚属( subgenus. Cerasus Pers.),其中麦李( P. glandulosa)、长尾毛樱桃( P. pogonostyla var. obovata)和天山樱(P. tianshanica)归入桃亚属(subgenus. Amygda-lus(L.) Focke),毛樱桃(P. tomentosa)归入李亚属;4.橉木(P. buergeriana)与坚核桂樱( P. jenkinsii)聚为一支,显示出两者关系最近,故将橉木移入桂樱亚属(subgenus. Laurocerasus Koehne)。
  (3)种的合并问题。1.山杏(P. sibirica)、东北杏(P. mandshurica)与杏(P. armeniaca)的区别较大,应为独立的种,而藏杏(P. armeniaca var. holosericea)和杏区别较小,应作杏的变种;2.四川臭樱(Maddenia hypoxantha)和华西臭樱(M. wilsonii)叶背被毛的性状存在过渡,支持两者合并;3. P. gongshanensis与喜马拉雅臭樱(P. himalayana)的区别仅在叶背毛被,支持前者作为后者的变种处理;4.磐安樱(P. pananensis)和尾叶樱(P. dielsiana)在形态上高度相似,前者应是后者在浙江的新分布;雪落樱(Cerasus xueluoensis)和山樱花(P. serrulata)除了株高和芽数量,其余形态没有明显区别,这表明雪落樱可能是山樱花在高海拔环境下的矮化形态。
  (4)从叶锯齿、叶腺体、粗二级脉架构、四级脉和五级脉结构、脉区间发育和游离端小脉可以看出,广义李属植物的叶在向不同方向演化的同时又是紧密联系的,体现了演化的连续性。广义李属植物由北温带往热带迁移,为了适应炎热的环境,叶边缘由具锯齿转为全缘,叶腺齿而消失,叶腺体退化为叶腺点,叶脉密度逐渐减小,游离端小脉分支逐渐增加。其中稠李亚属和桂樱亚属为温带类型向热带类型演化的过渡类群,特别是桂樱亚属中存在许多演化程度不同的过渡种。温带类群继续演化,叶锯齿级数增多,叶腺齿呈现多种类型,四、五级脉和游离端小脉的类型丰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