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东省主要土壤pH特征分析及酸性土壤改良对策
【6h】

广东省主要土壤pH特征分析及酸性土壤改良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1. 1 研究背景

1. 2 国内外土壤酸化研究现状

1. 3 广东省土壤酸化研究现状

1.3.1 广东省的区域特征

1.3.2 广东省的土壤类型

1.3.3 广东省的土壤酸化现状

1. 4 广东省土壤酸化成因

1.4.1 淋溶作用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1.4.2 自然变化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1.4.3 人类活动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1.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 1 资料整理汇总

2. 2 酸性土壤改良试验

2.2.1 试验设计

2.2.2 样品采集

2. 3 测定方法与数据统计分析

3. 1 广东省各市耕地耕层土壤pH值分布特征

3. 2 不同土壤类型的耕层土壤pH值分布特征

3.2.1 以土类划分

3.2.2 以亚类划分

3.2.3 以土属划分

3. 3 广东省主要农业利用方式的耕层土壤p H值分布频率

3.3.1 水田

3.3.2 旱地

3.3.3 菜地

3.3.4 园地

3. 4 广东省耕层土壤pH值的变化趋势

3.4.1 耕地耕层土壤pH值长期变化趋势

3.4.2不同区域耕层土壤pH值变化趋势

3. 5 酸性土壤改良试验结果分析

3.5.1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5.2 对土壤pH的影响

4. 1 讨论

4.1.1 土壤酸化预防

4.1.2 土壤酸化治理

4. 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通过整理近10年来广东省耕地地力评价项目和耕地质量监测项目的20多万个土壤样本的pH值数据,统计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农业利用类型的土壤 pH值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 pH的变化趋势,并选择典型地块开展酸性土壤改良试验,以期为今后大规模推广酸性土壤改良技术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广东省耕地以酸性(pH4.5-5.5)、微酸性(pH5.5-6.5)为主,两者合计占90.57%,中性占5.13%,碱性土壤所占比例仅占0.11%。按面积计算,则全省耕地土壤为中性的耕地面积47813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1.83%;微酸性的耕地面积1088937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41.65%;酸性的耕地面积1473936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56.38%;强酸性的耕地面积3751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0.14%。
  (2)按 pH<5.5的样品频率计算,在砖红壤、黄壤、水稻土、赤红壤、潮土、粗骨土、红壤、滨海砂土、石灰土和紫色土10个土类中,酸性、强酸性样品频率之和的高低排序是砖红壤>黄壤>水稻土>赤红壤>潮土>粗骨土>红壤>滨海砂土>石灰土>紫色土。
  (3)不同的农业利用类型造成耕层土壤pH的差异。水田、旱地、园地的pH值为3.8-7.9,但大部分属微酸性和酸性。而菜地的pH值较高,这可能与农民在种菜过程中施用石灰或土壤调理剂有关。
  (4)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来,广东省耕地呈明显的酸化趋势,水田酸性土壤(pH<5.5)样本的比例从42.2%增加至59.0%,旱地从31.1%增加至56.4%。强酸和酸性土壤的分布频率明显提高,在“十一五”末分别占6.3%和45.1%,比1986年前分别增加5.2和10.9个百分点;微酸性和微碱性土壤分布频率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中性土壤分布频率变化不大,碱性土壤在各个时期均基本没有分布。经统计,全省水田土壤主要以酸性和微酸性为主,它们在各监测时期的分布频率之和均超过80%。
  (5)酸性土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类土壤调理剂后,水田土壤pH平均提高0.2以上,水稻产量平均提高470kg·hm-2以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