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的诱变和原生质体融合及发酵优化研究
【6h】

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的诱变和原生质体融合及发酵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2虾青素的理化性质及用途

1.2.1虾青素的化学特性

1.2.2虾青素的抗氧化作用

1.2.4虾青素的应用前景

1.3虾青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1.3.1雨水血球藻(H.Pluvialis)

1.3.2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

1.4红发夫酵母的基本特性

1.4.1红发夫酵母的营养组成

1.4.2红发夫酵母的生理生化特征

1.5虾青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

1.5.1红发夫酵母中虾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1.5.2.虾青素生物合成的环境调节

1.6红发夫酵母育种研究概况

1.6.1基因方法育种

1.6.2高产虾青素红发夫酵母突变株的筛选

1.6.3育种实例

1.7虾青素发酵控制研究

1.7.1分批培养

1.7.2流加分批培养

1.7.3连续培养

1.7.4添加前体物质或增强剂

1.8降低原料成本

1.9色素提取方法

1.10色素含量的测定

1.10.1虾青素含量的测定

1.10.2总色素含量的测定

1.11论文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高产类胡萝卜素红发夫酵母的诱变和筛选

2.1实验材料

2.1.1菌株

2.1.2主要培养基

2.1.3主要试剂

2.1.4主要仪器

2.1.5主要溶液

2.2实验方法

2.2.1培养方法

2.2.2亚硝基胍诱变

2.2.3突变株的筛选

2.2.4突变株的复壮与保存

2.2.5生物量的测定

2.2.6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和测定

2.2.7虾青素的提取和液相色谱分析

2.3结果与讨论

2.3.1红发夫酵母的生长曲线

2.3.2红发夫酵母的诱变和筛选

2.3.3突变株NT221与亲株的性状差异

2.3.4菌种的复壮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高产突变株的摇瓶培养

3.1实验材料

3.1.1菌种

3.1.2培养基

3.1.3仪器

3.1.4试剂

3.2实验方法

3.2.1培养方法

3.2.2生物量的测定

3.2.3虾青素含量的测定

3.3结果和讨论

3.3.1温度对NT221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3.3.2 pH对NT221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3.3.3装液量对NT221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3.3.4接种量对NT221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3.3.5培养条件的优化

3.3.6培养基成分对NT221的生物量和虾青素形成的影响

3.3.7培养基成分的优化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高产突变株5L反应器发酵研究

4.1实验材料

4.1.1菌种

4.1.2培养基

4.1.3试剂

4.1.4仪器设备

4.2实验方法

4.2.1种子培养

4.2.2生物量的测定

4.2.3虾青素含量的测定

4.2.4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4.3结果和讨论

4.3.1分批培养

4.3.2间歇流加分批培养

4.3.3 pH-stat控制的流加培养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发酵助剂对虾青素合成的促进作用研究

5.1实验材料

5.1.1菌株

5.1.2培养基

5.1.3主要试剂

5.1.4主要仪器

5.2实验方法

5.2.1培养方法

5.2.2生物量测定

5.2.3虾青素含量测定

5.3结果与讨论

5.3.1生长因子对生长及虾青素形成的影响

5.3.2化学激活剂对NT221生长及虾青素形成的影响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虾青素高产菌株NT221的原生质体融合

6.1实验材料

6.1.1菌种

6.1.2培养基

6.1.3主要试剂

6.1.4主要溶液

6.1.5主要仪器

6.2方法

6.2.1出发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6.2.2出发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

6.2.3出发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6.2.4各种抑制剂对出发菌株生长的影响

6.2.5碳源利用试验

6.2.6原生质体制备

6.2.7原生质体再生

6.2.8原生质体融合

6.3结果与讨论

6.3.1影响红发夫酵母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因素

6.3.2影响啤酒酵母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因素

6.3.4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率的因素

6.3.5融合子的检出

6.4本章小结

第七章融合子R29的发酵特征研究

7.1实验材料

7.1.1菌种

7.1.2培养基

7.1.4主要仪器

7.2实验方法

7.2.1菌株培养

7.2.2生物量的测定

7.2.3虾青素测定

7.2.4融合株的麦汁发酵

7.3结果和讨论

7.3.1融合子的摇瓶培养

7.3.2融合子5L反应器发酵培养

7.3.3融合子R29的麦汁发酵

7.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论文对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的诱变和筛选,高产虾青素突变株的培养特征,发酵助剂对虾青素合成的促进作用,高产虾青素突变株与啤酒酵母的原生质体融合以及融合株发酵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亚硝基胍对红发夫酵母进行重复诱变,经过二苯胺、β-紫罗酮的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NT221,YM培养基摇瓶培养虾青素含量达到1,200μg/g,比亲株提高50﹪.研究发现,突变株NT221对酵母抑制剂2-脱氧葡萄糖、制霉菌素、抗霉素A、放线菌酮、CuSO<,4>的抵抗能力比亲株强.培养基中添加500mg/L CuSO<,4>有助于阻止菌种产类胡萝卜素能力的退化.对融合子R29发酵特征的研究表明:最适生长pH为5.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分批培养的虾青素的产量最高可达3,340.3μg/L.间歇流加培养的结果:生物量达到了18.9g/L,比分批培养提高了93.8﹪.虾青素产量达到5,190g/L,比分批培养提高了35.6﹪.对融合子麦汁发酵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酵产物主要风味指标与典型啤酒存在一定差异,发酵液有独特麦香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