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珠江三角洲“宜居乡村”的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建设模式探索
【6h】

珠江三角洲“宜居乡村”的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建设模式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

1.2论文研究的目的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理论综述

2.1概念的界定

2.1.1珠江三角洲

2.1.2乡村、农村

2.1.3从“宜居城市”到“宜居乡村”

2.1.4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

2.2国内外相关的基础理论

2.2.1城市化

2.2.2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2.2.3人居环境科学

2.2.4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

2.3国内外乡村物质环境建设相关实例

2.3.1英格兰“集镇”(MarketTown)政策

2.3.2德国的“乡村社区规划”

2.3.3韩国新农村运动

2.3.4香港的“城市设计指引”

2.4现今国内部分相关研究成果

2.4.1环境伦理视觉下的乡村设计

2.4.2传统村落的建设整治规划

2.4.3居民点整理模式

2.5论文的研究意义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珠江三角洲农村公共设施与环境的现状分析

3.1珠三角农村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简述

3.1.1地理概况

3.1.2文化特点

3.1.3社会经济状况

3.2珠三角农村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现状

3.2.1村镇建设规范

3.2.2农村所需要的公共设施

3.2.3影响本地区公共环境质量的因素及其存在问题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珠江三角洲“宜居乡村”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的建设模式

4.1评价规划成果“宜居性”的条件

4.1.1农村公共设施的宜居性评价条件

4.1.2公共环境的宜居性评价条件

4.2建设模式建立的原则

4.3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模式

4.3.1村庄规模分级

4.3.2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4.3.3珠三角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模式

4.4公共环境整治模式

4.4.1建筑外环境的修整标准

4.4.2水塘河涌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模式

4.4.3垃圾及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惠东县稔山镇芙蓉村的整治建设案例分析

5.1社会调查形式及调查内容

5.1.1调查形式

5.1.2调查内容

5.1.3调查结果

5.2芙蓉村经济和社会现状简述

5.2.1人口与经济

5.2.2物质空间形态

5.3芙蓉村公共设施建设现状

5.3.1行政管理设施

5.3.2教育机构设施

5.3.3文体科技用地

5.3.4医疗保健设施

5.3.5商业金融设施与集贸设施

5.4芙蓉村公共环境现状

5.4.1道路现状

5.4.2村庄出入口环境

5.4.3建筑质量及农宅立面

5.4.4水塘及河涌

5.4.5供水和排水

5.4.6垃圾收集和处理、公共厕所的设置

5.5村民与村干部的发展意愿

5.6芙蓉村的规模等级划分

5.7芙蓉村公共设施建设规划

5.7.1行政管理设施规划

5.7.2教育机构设施规划

5.7.3文体科技用地规划

5.7.4医疗保健设施规划

5.7.5商业金融设施与集贸设施规划

5.8芙蓉村公共环境整治规划

5.8.1建筑的整修

5.8.2道路肌理的调整

5.8.3公共空间节点的环境整治与改造

5.9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评定意见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成为劳动密集产业的重要基地,在经济的带动下,城市化步伐飞速向前。这个乡村城市化的过程,既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的过程,同时还是城市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向乡村地区渗透的过程。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情况越发严重。建设无规划无管理,造成资源过于分散而且浪费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以统筹城乡发展,让资源集约利用,防止人们继续进行过渡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持续的破坏。同时整治村容村貌,使农村各方面协调发展,以达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对农村的研究以及新农村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有一个适应珠江三角洲农村的建设模式,去指导和标准化农村物质环境的建设。本文第二章、第三章中,根据珠江三角洲村庄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规模分级和现实情况,分析总结出珠三角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的构成要素。这个部分主要是为了阐明影响这两个方面的质量好坏的因素,为下面的研究提出要点,以及需注意的事项。第四章是对珠江三角洲“宜居乡村”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的建设模式进行了初探。通过参考居住区的规模分级标准以及珠三角部分村庄的人口规模,制定了用于本文的规模分级标准。根据这个规模分级,并参考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出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模式和公共环境的整治模式。最后以惠东县稔山镇芙蓉村为例,将建设模式用在实际规划项目中,用实例检验了模式的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