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有机刚性粒子复合增韧增强HIPS研究
【6h】

有机刚性粒子复合增韧增强HIPS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材料共混增韧理论研究概况

1.1.1 共混改性

1.1.2 共混增韧改性理论研究状况

1.1.3 小结

1.2 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机理研究进展

1.2.1 冷拉机理的提出及改进

1.2.2 其他增韧机理理论

1.2.3 结语

1.3 HIPS/PS增韧研究进展

1.3.1 PS增韧研究进展

1.3.2 HIPS增韧研究概括

1.3.3 结语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HIPS/AS制备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HIPS/AS流变性能及加工性能的研究

2.2.1 实验部分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结论

2.3 HIPS/AS试样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2.3.1 实验部分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结论

2.4 HIPS/AS共混工艺研究

2.4.1 试验部分

2.4.2 结果分析

2.4.3 结论

2.5 分散相AS粒子共混初始粒径对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2.5.1 实验部分

2.5.2 结果分析

2.5.3 结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BS/AS增韧HIPS制备工艺、性能及结构研究

3.1 前言

3.2 SBS增韧HIPS的研究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2.3 结论

3.3 AS刚性粒子增韧HIPS/SBS研究

3.3.1 试验部分

3.3.2 结果分析

3.3.3 结论

3.4 共混工艺对HIPS/SBS/AS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3.4.1 实验部分

3.4.2 结果分析

3.4.3 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BS对HIPS/AS、HIPS/SBS/AS体系性能的影响

4.1 MBS对HIPS/AS的增韧效果影响研究

4.1.1 试验部分

4.1.2 结果分析

4.1.3 结论

4.2 MBS对HIPS/SBS/AS体系的增容作用

4.2.1 试验部分

4.2.2 结果分析

4.2.3 结论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非弹性体增韧相比传统弹性体增韧可以克服使基体刚性下降的缺点。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首先提出了非弹性增韧理论中的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机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非弹性体增韧扩展到无机刚性粒子增韧领域,并得到广泛研究及应用,但有机刚性粒子增韧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其机理也相对较不完善。
   前人对有机刚性粒子增韧的研究主要以韧性或准韧性基体为主,极少研究脆性基体的有机刚性粒子增韧。因此,为进一步研究有机刚性粒子的增韧行为及其机理,本文分别从共混工艺、基体预增韧韧、相间相容性等方面研究了AS有机刚性粒子对HIPS基体的增韧。
   本文首先找到了HIPS/AS的较佳加工参数范围,之后通过采用不同共混次数、共混顺序、AS共混初始粒径等工艺方法,研究了HIPS/AS体系的增韧行为,发现HIPS/AS体系增韧效果不明显,工艺方法对增韧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为研究基体韧性对增韧效果的影响,本文用SBS对HIPS进一步增韧以提高增韧基体韧性。在得到的增韧脆韧转变点出加入AS,发现SBS不仅能提高基体韧性,还能改善HIPS/AS两相相容性,体系增韧效果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AS粒子的增韧机理类似于无机刚性粒子增韧机理,与韧性基体中的冷拉机理不同。研究还发现共混顺序对HIPS/SBS/AS体系力学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相间相容性对增韧效果的影响,本文将MBS分别加入HIPS/AS及HIPS/SBS/AS体系中。发现MBS对HIPS/AS体系也有增容作用,体系韧性得到提高,说明相容性的提高对增韧效果有影响。但由于MBS不能增韧基体,所以对增韧效果的提高不如SBS;同时MBS对HIPS/SBS/AS体系力学性能有不利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工艺方法对AS有机刚性粒子增韧HIPS效果影响不大,基体韧性及相间相容性影响较大。脆性基体的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机理类似于无机刚性粒子增韧机理。研究得到了AS增韧增强HIPS复合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