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6h】

针刺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中医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认识

一、历史沿革

二、病因病机

三、针灸治疗现状

第二章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认识

一、发病机制

二、现代医学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章 针刺对各种类型高眼压症眼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一、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第二章 针刺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一、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一、针刺治疗的疗效分析

二、关于穴位的选择

三、针刺后眼压变化不明显的讨论

四、针刺与0.5%噻吗心安眼水降压效果的比较

五、不同初始眼压、病程、年龄针刺降压效果的比较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威胁视神经视觉功能,主要与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征群或眼病,即眼压超过了眼内组织,尤其是视网膜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将带来视功能的损害。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指病理性高眼压引起视神经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而且眼压升高时前房角开放的一类青光眼<'[1]>。其临床表现复杂,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本研究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青光眼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临床观察,客观评价针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研究针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本文综述了从《黄帝内经》到唐宋元明清时期祖国医学对原发性青光眼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认识,及现代中医家在临床上对原发性青光眼针灸治疗的成果,并总结了国内外西医学者对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目前对原发性青光眼研究的优势和方向。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目的:观察针刺球后、太阳、太冲、合谷穴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和临床症状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2.方法:对纳入本研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5例45眼次行针刺治疗,记录针刺治疗前、针后5分钟、针后30分钟、针后90分钟的眼压及症状变化,与滴0.5噻吗心安眼水进行对比,观察针刺的治疗效果。 3.结果: (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针刺治疗后眼压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滴0.5%噻吗心安眼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针刺治疗中显效6眼(次),有效37眼(次),总有效率为95.5%。 (3)初始眼压在41~50 mmHg组针刺疗效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年龄≤60岁组针刺疗效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程在半年-3年组针刺疗效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4)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的高眼压症及正常眼压针刺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 第三部分 结论 1. 针刺对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有良好的即时降眼压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2.针后90分钟(1.5小时)内眼压逐渐下降,降压作用好于滴用0.5%噻吗心胺眼水。 3.初始眼压,年龄,病程的不同均影响针刺的疗效,对于初始眼压41-50mmHg之间,年龄在≤60岁,病程在半年-3年之间的患者针刺疗效较好。 4.针刺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的高眼压降压作用不明显,对正常眼压影响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