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对移植性肝癌小鼠免疫功能和凋亡相关蛋白影响的初步研究
【6h】

针刺对移植性肝癌小鼠免疫功能和凋亡相关蛋白影响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 献 综 述

1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1.1 古医籍对肿瘤的记载

1.2 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针灸治疗肿瘤的中医理论基础

2. 针灸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2.1 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2.2 缓解疼痛

2.3 减轻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

2.4 杀灭癌细胞, 缩小肿瘤瘤体

2.5 调节免疫功能

2.6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3 针灸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

3.1 对机体免疫生物调控作用

3.2 抗骨髓抑制

3.3 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2.动物分组:

3.模型制作:

4.动物处置方法:

5.观察指标

第二节 实验结果

第三节 讨 论

1.中医对肿瘤的治疗原则

2.选穴依据

3.H22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和实验指标检测对象的选择

4.细胞因子与针刺免疫调节

5.凋亡相关蛋白P27与针刺治疗肿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略表

附图:

展开▼

摘要

目的:
  前人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提示,针灸对肿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实验是在研究前人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针刺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拟观察针刺对H22肝癌肿瘤模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本文研究针刺对肿瘤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机制,希望能够揭示针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免疫学机制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为进一步扩展多种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方法:
  前期准备:用昆明鼠腹腔接种H22细胞(106/mL)0.2ml,接种7-10天后抽出腹水调整细胞数为106/mL,接种到新的昆明小鼠腹腔,传代二至三代以后,接种7-10天后的小鼠抽出腹水,调整细胞数为106/mL,制成H22肿瘤细胞悬液。将44只昆明小鼠(18-22克)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只:模型对照组,针灸一组,针灸二组,环磷酰胺对照组。各组小鼠左侧腋下均植入H22肿瘤细胞悬液0.2ml,造成肿瘤模型。于造模24小时后,针刺一组予针刺足三里和大椎穴,针刺二组予针刺百劳和膈俞穴,均使用捻转法,每穴1分钟,不留针,每日一次;环磷酰胺组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mg/kg,每日一次。模型对照组进行与其他三组相同程度的捉抓。以上各组均连续处理10天后,脱颈处理,取肿瘤组织,计算抑瘤率。检测各组小鼠的脾指数,血清中IL-2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的P27蛋白的表达。所得数据用SPSSll.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各组抑瘤率分别为:针刺一组28.5%,针刺二组24.1%;环磷酰胺组83.8%。
  2.针刺一组、针刺二组的脾指数均优于模型组,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一组的脾指数优于针刺二组,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3.针刺一组、针刺二组 IL-2的含量均优于模型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一组的IL一2含量优于针刺二组,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4.针刺一组和针刺二组的P27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
  结论:
  1.针刺足三里和大椎,针刺百劳和膈俞,能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
  2.针刺足三里和大椎,针刺百劳和膈俞,能提高H22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细胞因子IL-2含量;针刺足三里、大椎和针刺百劳、膈俞比较,两者对免疫增强作用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本实验尚不能得出针刺一组效果比针刺二组效果好的结论。
  3.针刺足三里和大椎及针刺百劳和膈俞能够提高P27蛋白表达,且针刺足三里和大椎效果优于针刺百劳和膈俞。
  4.针刺足三里和大椎及针刺百劳和膈俞对 H22荷瘤小鼠抑瘤作用机制可能为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