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草珊瑚Sarcandraglabra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其无性系变异初探
【6h】

草珊瑚Sarcandraglabra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其无性系变异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1.国内外研究概况

1.1草珊瑚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2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2 草珊瑚离体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2.1丛芽诱导的研究

2.2 丛芽增殖的研究

2.3生根培养的研究

2.4 炼苗移栽的研究

3 草珊瑚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初探

3.1 诱变条件初探

3.2无性系变异植株的检测

3.3讨论

4 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4.2展望

4.3 创新性

4.4 本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图 版Ⅰ 草珊瑚栽培

图 版Ⅱ 丛芽诱导与增殖

图 版 Ⅲ 生根与移栽

图 版 Ⅳ 人工诱变及检测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mb.) Nakai,又叫肿节风、九节茶、接骨木,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草珊瑚属植物,具有消炎、清热、解毒和舒筋活血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扁桃腺炎、胃肠炎、口腔炎以及外伤感染等效果显著,为“复方草珊瑚含片”、“草珊瑚口服液”和“肿节风注射液”等的主要原料,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的研究报道草珊瑚用于治疗肿瘤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随着草珊瑚开发利用的不断扩展,市场需求量急增,致使野生资源遭受毁灭性的破坏,造成草珊瑚原料药材供应紧张。由于草珊瑚种子具有一定的顽拗性,干燥保存2个月后的萌发率只有15%左右,新鲜种子低温保存周期也只有约三个月。此外,在草珊瑚野生转家栽后,种苗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的扦插繁殖,成活率低且生长周期长,插条要经过1年时间的培育才能移栽,加上种质没有经过系统筛选与优化,植株生长参差不齐,不利于生产上统一管理,对草珊瑚药材的大面积规范化种植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开展草珊瑚种苗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对草珊瑚中药材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及其优良种质种苗的繁育和可持续利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并为草珊瑚种质的创新选育和种质资源的保存奠定了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国内外研究综述
  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草珊瑚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内容涵盖了分类学、离体培养、栽培技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2、草珊瑚离体培养体系建立的研究
  丛芽诱导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激素组合、温度、光照强度和时间对草珊瑚丛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于诱导丛芽的激素组合为6-BA2.5 mg.L-1+IBA0.1mg.L-1,温度为25℃~30℃,同时配合约2000Lux的自然光照或柔弱直射光,照射8小时以内更佳。
  丛芽增殖试验—考察了6-BA、KT、IBA和NAA四种常用激素,以及与TDZ相比对草珊瑚丛芽增殖的影响。研究发现,TDZ价格虽然昂贵,但增殖效果最好,0.01mg.L-1TDZ与2mg.L-16-BA组合能使增殖系数达到3.46之多。
  生根试验—对培养基类型和激素组合等影响草珊瑚诱导生根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MS培养基更有利于草珊瑚无根苗生根,同时单独使用0.3mg.L-1IBA,比组合6-BA、NAA更能促进外植体生根。
  炼苗试验—分别研究了基质种类和比例、炼苗天数和炼苗环境对草珊瑚炼苗移栽的存活率、长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对草珊瑚进行开盖炼苗4至5天后,接种至沙:腐殖土:蛭石1:2:1基质中,存活率达到88%以上,而且植株返青时间短、生长速度快、植株健壮。
  3、草珊瑚离体培养过程的无性系变异初探
  以不同浓度的TDZ对草珊瑚组培苗进行人工诱变,结果表明:随着TDZ浓度的增大,草珊瑚丛芽高度、生根率等都有大幅度的下滑,植株矮化,节间强烈缩短,叶形、叶色、叶齿端腺体都出现明显的变化;对无性系变异的组培草珊瑚叶片进行了气孔参数、腺毛密度和叶内过氧化物酶的检测,发现均与正常组培苗有显著的差异,等电聚焦电泳法对过氧化物酶的检测验证了诱变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