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及“扶正抑瘤法”干预的研究
【6h】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及“扶正抑瘤法”干预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概况

2 肿瘤与免疫

3 中医药抗肿瘤机制

4 中医对前列腺癌的认识

第二部分 前期研究基础

1 前列腺癌病因病机研究

2 前列腺癌论治方案确立--扶正抑瘤法

3 前列腺癌的辨病及辨证论治方案重新统一

4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论治探讨

5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予扶正抑瘤法治疗的实验研究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1 总体结论

2 课题创新性

3 课题不足之处

4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前列腺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我国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已跃居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的第3位。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现有研究表明,经过中位时间14~30个月后,大部患者经治疗后最终都转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因此,寻求有效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途径,以提高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成为目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医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是防治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众多研究抗肿瘤疗效及机制的结果都表明,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使患者重建免疫功能平衡或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有效发挥免疫的抗肿瘤机制,是其最重要的机理之一。在前期对晚期前列腺癌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运用中西医结合扶正以抑瘤的方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证实有效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专家意见征询总结,再次拟定中西医结合前列腺癌的诊疗工作手册,规范本院前列腺癌诊疗工作;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进行进一步总结,认识到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病机以虚虚为本,故导师陈志强教授提出扶正以抑瘤理论,治疗上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在临床中取得一定疗效。并通过实验研究方面以扶正抑瘤法组方的含药血清对PC-3细胞进行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以扶正抑瘤法组方的含药血清能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浓度依赖性,其抗肿瘤活性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从细胞学角度再次证实扶正抑瘤法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抑制其增殖及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拟探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与细胞免疫水平的相关性,并观察扶正抑瘤法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理,从而为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提供临床依据。
  目的:
  探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免疫水平变化,评价扶正抑瘤法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对其细胞免疫水平影响。
  方法:
  以36例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9例激素依赖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技术(FCM)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16+56)+)水平变化。同时按治疗方法差异自然入选分组的队列研究方法,将36例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又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现行“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二线内分泌治疗,治疗组在二线内分泌治疗基础上予以患者扶正抑瘤法中医药治疗,均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测定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B超检查局部病灶的变化、行Karnofsky行为量表评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3个月后再次取外周血以FCM测定其CD3+、CD4+、CD8+及CD(16+56)+水平。
  结果:
  治疗前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CD3+T、CD4+T及CD8+T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前列腺癌激素依赖期患者(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6+56)+N水平亦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CD4+/CD8+比值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78.94%,对照组有效率为62.5%。而在PSA水平控制方面:治疗组PSA值下降>50%者14例,有效率为73.68%;PSA持续上升者2例,对照组PSA值下降>50%者7例,有效率为43.75%;Ridit分析均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质量评分方面:治疗组的Karnofsky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对照组虽经治疗后Karnofsky评分稍升高,但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细胞免疫水平方面:治疗组在CD3+及CD4+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D3+、CD4+水平在治疗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虽然治疗组CD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轻微下调,而对照组CD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轻微上调,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4+/CD8+T比值治疗组经治疗后明显提高,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CD4+/CD8+T比值在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CD(16+56)+N水平经治疗后上调,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CD(16+56)+N水平在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CD(16+56)+N水平反而下降。
  结论: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整体CD3+、CD4+、CD8+及CD(16+56)+水平下降;扶正抑瘤法能有效改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症状,控制PSA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经扶正抑瘤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3+、CD4+及 CD(16+56)+水平明显上调。提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明显下降或受抑制、紊乱,扶正抑瘤法能有效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细胞免疫水平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