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成分的影响
【6h】

腹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成分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膝骨性关节炎致病因素研究

(一)年龄因素

(二)生物力学因素

(三)肥胖及性别因素

(四)肌肉因素

(五)炎症因素

(六)遗传因素

(七)免疫学因素

(八)生物化学因素

(一)软骨的负荷承载异常

(二)细胞因子和生物酶平衡失调

(三)骨内压的升高

(四)生物自由基

(五)一氧化氮

(六)细胞凋亡

(七)免疫反应

三、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研究

(一)一般疗法

(二)物理治疗理疗方法

(三)药物治疗

(四)手术疗法

(五)中医药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实验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 讨 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腹针疗法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成份的影响,为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有力的依据,以便为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观察的方法,运用数据库及统计分析技术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样本含量及对实际情况的分析,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名,予以腹针规范化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随访后4周,抽取患者患膝的关节液,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出关节液中金属蛋白酶-3及白细胞介素-1的含量,并统计分析其差异性,从而为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在抽取关节液的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填写Lysholm评分及HSS膝关节评分临床观察量表,评价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并于疗程结束后进行腹针治疗安全性评价。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包,患者前后资料比较,用t检验。结果:腹针治疗4周、随访4周患者膝关节液中MMP-3、IL-1β含量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意义;治疗4周、随访4周膝关节液MMP-3、IL-1含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腹针治疗4周及随访4周患者患膝Lysholm、HS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意义;治疗4周及随访4周患者患膝Lysholm、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腹针治疗骨性关节炎有缓解疼痛及改善患膝功能的效果,其效果在治疗4周及随访4周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1.MMP-3、IL-1β和膝骨性关节炎的病机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疗效的客观物质指标,本临床研究表明腹针治疗能明显降低关节液中MMP-3和IL-1β的含量,从而延缓了关节软骨的破坏,间接促进了关节软骨的修复。2.腹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腹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在控制临床症状及改善患膝功能方面作用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