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颈动脉壁弹性的研究
【6h】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颈动脉壁弹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眩晕病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认识

三、颈动脉硬化的现代检测方法

(一)颈动脉硬化结构改变的检测方法

(二)颈动脉硬化功能检测方法

(三)其他检测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仪器与操作方法

(四)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基础情况比较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三)VVI技术检测

三、分析与讨论

(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的检测

(二)VVI技术对颈动脉壁弹性的检测

(三)Smax、SRmax与血瘀证

(四)VVI技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颈动脉运动特点,探讨VVI技术评价血管壁弹性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活血化瘀、去瘀生新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1、随机选择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血瘀组(n=20)和非血瘀组(n=20),同时随机选择健康体检之2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
  2、对入选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利用Simpson’s双平面法测定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入选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收缩末期管径(Ds)、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
  3、应用VVI技术检测颈总动脉管壁短轴方向各壁的最大径向运动速度(Vs)、正向峰值应变(S+max)、负向峰值应变(S-max)及正向峰值应变率(S+max)、负向峰值应变率(S-max)。
  4、观察颈总动脉管壁VVI图像,定量分析颈总动脉管壁的Vs、S+max、S-max及SR+max、SR-max。
  5、分析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颈动脉运动特征。
  结果:
  1、血瘀组、非血瘀组颈总动脉均见Ds增宽,IMT增厚,PSV、EDV下降,RI、PI升高,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Ds、IMT、PSV、EDV、RI、PI均在正常范围内。
  2、血瘀组Vs高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显著小于非血瘀组(p<0.05);非血瘀组Vs高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三组内各壁比较,血瘀组各壁Vs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血瘀组颈动脉后内侧壁Vs较其它3个壁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颈动脉前内侧壁、后内侧壁较其它2个壁明显减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瘀组、非血瘀组的前外侧壁、后外侧壁均高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对应壁(p<0.01),血瘀组前内侧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3、三组组内各壁S-max和S+max均无显著性差异;血瘀组S-max高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瘀组 S+max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瘀组 S-max和 S+max均小于非血瘀组;非血瘀组S-max和S+max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4、三组组内各壁 SR-max和 SR+max均无显著性差异;血瘀组 SR-max显著小于非血瘀组及对照组(p<0.05),血瘀组SR+max高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血瘀组SR+max小于非血瘀组;非血瘀组SR+max和SR-max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颈总动脉的Vs和S+max、S-max及SR-max、SR+max均较原发性高血压非血瘀证患者降低;VVI技术可较好地分析颈总动脉管壁Vs、S及SR,能较早期为临床提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壁的运动信息。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应早期采取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