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脑损伤中医病名及急性期辨证规范化研究
【6h】

颅脑损伤中医病名及急性期辨证规范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概述

2中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2.1中医学对颅脑结构、生理功能的认识

2.2中医关于颅脑损伤的文献记载

3颅脑损伤中医病名及辨证研究概况

3.1颅脑损伤中医病名现状

3.2颅脑损伤中医辨证研究现状

4 结语

第二部分 颅脑损伤中医病名研究

1研究方案

1.1研究方法

1.2命名原则

2研究结果

2.1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科学教材关于颅脑损伤中医病名情况分析

2.2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著关于颅脑损伤中医病名情况分析

3讨论

3.1颅脑损伤中医病名现状

3.2颅脑损伤中医病名探讨

4结论

4.1初步形成颅脑损伤中医病名体系

4.2颅脑损伤中医病名研究意义

第三部分 颅脑损伤急性期辨证研究

1研究方案

1.1研究方法

1.2临床病例选择

1.3分组及治疗方案:

1.4观察指标

1.5终止研究标准

1.6剔除与脱落标准

1.7研究质量控制

1.8数据处理

2研究结果

2.1入选病例一般情况

2.2颅脑损伤急性期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3颅脑损伤急性期颅脑CT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关系

2.4颅脑损伤急性期各证型之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 x±s )

2.5颅脑损伤急性期各证型之间空腹血糖水平比较( x±s )

3讨论

3.1颅脑损伤急性期中医证型特征

3.2颅脑CT与颅脑损伤

3.3外周血白细胞与颅脑损伤

3.4空腹血糖与颅脑损伤

4结论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查阅大量中医古今医籍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参考专家建议,结合临床实践,筛选确定、补充完善颅脑损伤相关中医病名;借助现代诊疗手段,探求临床各常见证型与辅助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确立临床各证型相关辅助检查诊断依据,形成颅脑损伤急性期中医初步辨证规范。
  方法:
  1.以文献整理归纳为基础,参考专家建议,结合临床实践合理创新,补充完善颅脑损伤中医病名。
  2.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将9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损伤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及特重型三组,每组30例。各组均常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同时在入院当时、第3、4、7、10日,5个时间点,对入选患者进行四诊诊察、归纳辨证,但不处方用药。分析颅脑损伤急性期中医证型,比较各证型颅脑CT影像学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明确各证型与上述辅助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中医古籍文献中无颅脑损伤特定中医病名;目前颅脑损伤中医病名趋于总体化,分化不够,病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够明确,尚存在一病多名、一名多病等问题;初步探讨性地提出颅脑损伤中医病名体系。
  2.轻、中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以气滞血瘀型、脑气不宁型多见,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同其他各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1—3d),以瘀阻清窍型最为多见,同其他各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期(4—10d),以瘀阻清窍型、痰热上蒙型多见,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同其他各型比较有差异(P<0.05)。
  颅脑损伤急性期气滞血瘀型颅脑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头皮血肿、颅骨骨折征象,其次为局限性脑挫裂伤、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两者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分别同其他CT表现比较,有差异(P<0.05)。脑气不宁型颅脑CT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脑挫裂伤、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其次为脑肿胀征象。两者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分别同其他CT表现比较,有差异(P<0.05)。瘀阻清窍型急性期(1—3d)颅脑CT主要表现为颅内血肿征象,同其他CT表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期(4—10d)颅脑CT主要表现为脑挫裂伤,同其他CT表现比较,有差异(P<0.05)。痰热上蒙型CT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元神外脱型病例数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分析。
  颅脑损伤急性期(1—3d),气滞血瘀型与瘀阻清窍型、痰热上蒙型之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差异(P<0.05);脑气不宁型与瘀阻清窍型、痰热上蒙型之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差异(P<0.05)。颅脑损伤急性期(4—10d),除气滞血瘀型与脑气不宁型两组之间,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颅脑损伤急性期(1—3d),气滞血瘀型与瘀阻清窍型、痰热上蒙型、元神外脱型之间,空腹血糖水平有差异(P<0.05);脑气不宁型与瘀阻清窍型两组之间,空腹血糖水平也有差异(P<0.05)。颅脑损伤急性期(4—10d),气滞血瘀型与痰热上蒙型之间,空腹血糖水平有差异(P<0.05);脑气不宁型与痰热上蒙型两组之间,空腹血糖水平也有差异(P<0.05)。
  结论:
  1.初步形成了颅脑损伤中医病名体系,丰富完善了颅脑损伤中医病名理论,进一步深化了中医对颅脑损伤疾病的认识。
  2.颅脑损伤急性期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各证型与颅脑CT影像学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上述辅助检查对于颅脑损伤的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