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灸结合功能锻练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6h】

针灸结合功能锻练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认识

1.1.1 腰痛症中医病因病机

1.1.2 腰痛症中医辨证分型

1.1.3 中医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病机理的认识

1.2 现代医药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认识和概括

1.2.1 致病原因及临床表现

1.2.2 影像学特点

1.2.3 诊断方面

1.3 现代医学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1.3.1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致病机理

1.3.2 腰部肌肉与腰部脊柱的稳定性

1.3.3 腰部核心肌群功能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腰痛的关系

1.3.4 下腰痛的动力性稳定系统研究进展

1.3.5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1.3.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1.3.7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标准

1.4 下腰痛的治疗

1.4.1 康复治疗

1.4.2 保守治疗

1.4.3 药物治疗

1.4.4 神经阻滞疗法

1.4.5 骶管注射治疗

1.4.6 手术治疗

1.4.7 微创治疗

1.4.8 中医治疗

1.4.9 功能锻练

1.4.10 其他疗法

1.5 小结

第二章 针灸结合功能锻练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2.1.2 西医诊断标准

2.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1.4 纳入病例标准

2.1.5 排除病例标准

2.2 临床研究实施方案

2.2.1 临床研究设计

2.2.2 随机化方法

2.2.3 取穴方法

2.2.4 治疗疗程

2.2.5 观察指标与方法

2.2.6 主要症状程度分级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2.5 临床研究记录

2.6 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2.7 临床研究中受试者的权益保障

2.8 数据处理

2.8.1 数据管理

2.8.2 数据分析

2.9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2.9.1 一般资料

2.9.2 可比性检查

2.9.3 治疗后主要研究指标疗效比较

2.9.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9.5 安全性检查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3.1 本研究结论探讨

3.1.1 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3.1.2 疼痛评比情况

3.1.3 中医证候总疗效

3.2 穴位分析

3.2 功能性锻练探讨

3.2.1 功能性锻练的重要性

3.2.2 功能锻练的作用

3.3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下腰痛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可由椎管内外多种疾病所引起。虽然一半以上的病人可以自然地或者通过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而好转,但是依然残留大量医学难以处理的腰痛病人。而神经缺陷、畸形、严重的腰椎不稳定、骨折、肿瘤只占到腰痛病人的一小部分。排除了腰椎椎间关节炎、棘上或者棘间韧带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疾病以后,仍然有大量的腰痛患者的病因得不到很好的解释。治疗上就更没有明确和具体的方法可以运用。
  现代医学证明椎间盘纤维环内破裂、退变本身也能导致顽固性腰痛,因此中医腰痛症范畴应当包括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功能锻练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疗效与证型的关系、疗效与年龄的关系等。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客观评价针灸与功能锻练结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针刺主穴:阿是穴、腰阳关、大肠俞、环跳。配穴:下肢后侧:殷门、委中、承山。下肢外侧:风市、阳陵泉、外丘、阳交。腰背肌功能锻练方法:第一式:简单易行的五点式或三点式锻练腰背肌功能;第二式:俯卧位以双上肢支持使腰部背伸,并适当靠双上肢使腰部做背伸运动。如为年老体弱者可用被子等软物适当分担双上肢的力量,使腰部背伸;第三式:仰卧位,双下肢直腿并举,尽量抬高,以使腰背部尽力伸展。本实验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与总结腰背肌功能锻练与常规治疗的疗效差别。分别于治疗2周、3周、4周评价疗效。试验期间均不得使用其他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结果:
  治疗前可比性检测表明,三组年龄、性别、病程、疼痛感觉、中医辨证分型、病位、PRI知觉积分、PRI感情积分、PRI总分、VAS评分、痛苦强度积分、症状体征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影响三组预后的主要因素具有均衡性。
  三组治疗1疗程后的研究结果如下:
  1.针灸结合腰背肌锻练组(A组)能有效改善患者腰部转侧不利、腰部板硬症状,消失率分别为70.0%、76.66%,明显高于 B组、C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对腿软乏力、恶热口渴、小便短赤、少气懒言、面色潮红、手足不温等症状消失率也均有一定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疼痛评比情况:三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评比各成份积分,包括(PPI知觉、PPI感情、PPI总分、痛苦强度积分、VAS评分)。三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及差值比较结果表明针灸结合腰背肌锻练组(A组)降低最为显着。
  3.疼痛疗效:针灸结合腰背肌锻练组(A组)临床痊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93.3%;针灸组(B组)临床痊愈率为20.0%,总有效率为83.3%;腰背肌功能锻练组(C组)临床痊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73.3%。A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4.中医证候疗效:针灸结合功能锻练组(A组)临床痊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83.33%;针灸组(B组)临床痊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80.0%;功能锻练组(C组)临床痊愈率为13.33%,总有效率为73.33%。针灸结合功能锻练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针灸组和功能锻练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结合腰背肌锻练可以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腰部疼痛,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减少痛苦。其中尤其对于改善转侧不利、腰部板硬等症状有明显效果。且安全可靠,疗效显着。
  结论:
  针灸与功能锻练结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针灸配合功能锻练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其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其对心、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有明显损害,临床应用安全,值得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