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蒿芩清胆汤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疗效观察及机理研究
【6h】

蒿芩清胆汤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疗效观察及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西医对病毒性疾病的认识及防治现状

一.西医学对病毒性疾病的认识

二. 西医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三 西医防治病毒性疾病存在的弊端:

第二章.中医对病毒性疾病的认识及防治

一.古代医家对外感热病的认识:

二. 现代中医对外感热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抗病毒中药及复方的现代研究。

四. 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特色及优势:

第三章:岭南温病湿热证研究

一. 岭南地区与湿热病邪的关系。

二. 历代医家对岭南湿热证候的认识及治疗。

三. 湿热证病机的现代研究:

四.岭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湿热证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病例

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治疗方法:

6. 观察项目及评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实验步骤

1.实验药品和试剂

2.实验仪器

3. 检测步骤:

三、统计学处理

四、结果

讨论

一、岭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特征及免疫学改变。

1.1 岭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特征

1.2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二、蒿芩清胆汤对岭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

2.1 临床疗效特点

2.2 蒿芩清胆汤的组方特点与岭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候。

2.3 蒿芩清胆汤的临床应用

2.5 蒿芩清胆合剂对湿热型上呼吸道病毒感的免疫调节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蒿芩清胆汤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同时从细胞学水平上探讨蒿芩清胆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特点,验证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疗效,阐明蒿芩清胆汤治疗湿热型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机理,同时反证温病湿热证的本质,从而指导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诊断和治疗。
  研究方法:病例组及对照组均为同时期岭南地区的居民,病例组为确诊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者,共40例,经辨证为外感湿热证,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及西药治疗组(10例);正常对照组10例,为同时期健康人群。中药治疗组给予蒿芩清胆合剂,西药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分别进行治疗3天。观察病例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特点,比较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的值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同时从退热时间、症状改善、总体疗效及免疫指标变化等方面比较中、西药治疗组的疗效。
  结果:1.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特征:①症状特点:患者除发热之外,尚有恶寒(32例)、咳嗽(20例)、咽痒咽痛(30例)、咽部充血(32例)、鼻塞(28例)等湿热阻肺表现;尚有胸脘痞闷(28例)、纳呆恶心呕吐(28例)等湿热中阻表现;有身重倦怠(35例)、头重头晕(35例)等湿热病邪郁于肌表、阻滞气机表现;大便溏(15例)、小便短赤(26例)等湿热蕴结下焦表现;三焦证候具见。②免疫学改变:治疗前湿热证患者各项免疫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CD3%、CD4%较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CD4/CD8、NK%较正常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蒿芩清胆汤的治疗效果:①退热时间:中药组的平均退热时间为2.22天,西药组的平均退热时间约3.02天,中药组与西药组退热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总体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后第二天,患者证候积分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四天,患者证候积分水平与治疗前、西药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临床疗效:中药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西药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其次,从不同层次的疗效比较,中药组较西药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免疫学指标:中药组治疗后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与治疗前相比,从均数变化趋势来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NK%较治疗前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岭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特点为内外湿相合,三焦证候具见。以阳热怫郁、气机不畅为基本病机;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湿热证患者发病期免疫功能显著下降。
  2.蒿芩清胆汤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患者的治疗上具有退热时间短、起效快、总体证候改善明显、疗效肯定等优点。从本次研究中,蒿芩清胆汤治疗前、后T淋巴亚群及NK%无明显变化,中、西药两种治疗方法对T细胞亚群及NK的影响没有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