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黄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6h】

大黄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 大黄的研究概况

2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进展

3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第一章 原料药材的筛选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和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大黄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和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大黄配方颗粒纯化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大黄配方颗粒干燥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大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实验尚需完善之处

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1.目的: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是一种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科学等特点的新型剂。对其工艺的改进,可以有效的提高中药资源的利用,保证中药配方颗粒及其复方的药效。目前,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剂因提取方法与传统方法不同,其所含有效成分与中药饮片存在差异,且每种中药含有多种已知或未知成分,有活性或非活性成分,部分药物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使中药配方颗粒剂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非常困难。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大黄配方颗粒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工艺、浓缩干燥成型工艺的研究,寻找出生产过程中蒽醌类成分的转移变化规律,初步建立起从大黄药材到大黄配方颗粒的整套生产工艺。并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大黄药材项下检测方法为参考,对质量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并结合指纹图谱研究,初步建立大黄配方颗粒质量评价系统。
  2.方法:
  2.1.原料药材的筛选
  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大黄项下要求,对四川、甘肃、西藏三个产地的大黄药材进行质量检查,优选适合工艺研究的大黄药材。
  2.2.大黄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以总蒽醌、游离型蒽醌含量、结合型蒽醌为评价指标,对大黄配方颗粒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先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水提取最佳工艺,再通过单因素考察得出回流提取的温度、药材粒度以及乙醇浓度,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乙醇提取最佳工艺,最后比较药材醇提、水提的次数对大黄蒽醌类成分溶出的影响,得出大黄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
  2.3.大黄配方颗粒纯化工艺研究
  通过静态吸附和洗脱实验,以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DM301、NKA-Ⅱ、AB-8、DA201、D-101-1、DM130树脂的吸附分离效果,筛选出合适树脂。进一步考察该树脂的动态吸附洗脱参数,得到该树脂纯化大黄提取液工艺。
  2.4.大黄配方颗粒干燥工艺研究
  对纯化液进行浓缩,分别进行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及喷雾干燥试验,以干燥后粉末总蒽醌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粉末水溶性、外观色泽、空气中吸潮性对三种干燥工艺进行优选,并对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2.5.大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大黄药材项下检测方法为参考,对大黄配方颗粒的质量分析方法进行改进。结合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对不同大黄饮片所制配方颗粒进行质量评价。
  3.结果:
  3.1.原料药的筛选
  西藏大黄中含有土大黄苷,不符合药典要求;甘肃大黄与四川大黄经鉴定为合格药材,其中四川大黄5种蒽醌总含量最高,占药材总量的2.85%,故选择四川产大黄药材作为工艺研究的原料药。
  3.2.大黄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实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取过60目筛大黄药材粉末适量,无浸泡,60%乙醇12倍药材量提取3次,每次0.5h,提取温度为90℃。
  3.3.大黄配方颗粒提取液纯化工艺研究
  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对大黄提取液中蒽醌类成分的吸附和解吸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DM130型大孔树脂的效果较佳。进一步考察DM130树脂的最佳吸附及洗脱条件,结果表明,大黄提取液的最佳上样浓度为0.2 g生药/mL,最佳pH为6~7,树脂上样量以4-8mL为宜,17BV60%乙醇为洗脱剂,蒽醌的洗脱率达到84.13%。
  3.4.大黄配方颗粒浓缩液干燥工艺研究
  实验得出应用喷雾干燥技术对大黄浓缩液进行干燥效果较好。进一步考察喷雾干燥大黄浓缩液的条件,认为在湿度约为60%的条件下,选择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110℃干燥效果较好。
  3.5.大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3.5.1.薄层色谱鉴别
  对展开系统进行优化,比较4种展开系统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环已烷-乙醚-乙酸乙酯-甲酸(20∶5∶2∶1)的上清液为展开剂,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对1~7号大黄药材所制配方颗粒进行薄层色谱鉴别,365nm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呈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3.5.2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
  固定相: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
  流动相:甲醇-0.1%磷酸(85∶15)流动相;
  流速:1.0mL/min;
  柱温:25℃;
  检测波长:254nm。
  在该色谱条件下,峰形良好,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出峰时间为4.48min、5.46min、7.09min、8.03min、9.00min。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取大黄配方颗粒约0.1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25mL,水浴回流提取1h,滤过,取续滤液5 mL,蒸干,加入2.5mol/L硫酸10mL,超声5 min,加入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1h,冷却至室温,置分液漏斗中,容器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层用三氯甲烷洗涤3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至干,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测得1~7号大黄药材所制配方颗粒五种蒽醌含量总和依次为17.44 mg/g、10.21mg/g、14.84mg/g、14.20mg/g、17.18mg/g、15.17mg/g、21.49mg/g。
  3.5.2.指纹图谱研究
  色谱条件:
  固定相: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
  流动相:A为乙腈、B为0.1%磷酸,梯度洗脱程序如下表1;
  流速:1.0mL/min;
  柱温:25℃;
  检测波长:254nm。
  对1~7号大黄药材所制配方颗粒色谱峰进行相似度评价,共有峰为33个,除大黄7所制配方颗粒色谱峰相似度为69.38%,其余各峰相似度达到80%以上,除去大黄7所制配方颗粒色谱峰对其余6个色谱峰进行相似度评价,各峰相似度达到90%以上。
  结合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对不同大黄饮片所制配方颗粒进行质量分析,评价结果认为大黄1(090302)所制配方颗粒质量较好。
  4.结论:
  本研究以大黄蒽醌含量为指标,通过对提取、纯化、干燥工艺的研究,建立程序稳定、质量可控的大黄配方颗粒的整套生产工艺。并对大黄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建立起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指纹图谱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方法,为大黄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