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肌松调整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6h】

肌松调整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古代医学对眩晕病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2.1缺血学说

2.2非缺血学说-本体感觉学说

2.3颈椎失稳

3颈性眩晕的非手术治疗

3.1中药内服

3.2针灸、理疗及围颈和颈托

3.3重建颈椎力学平衡的非手术治疗

4小结

第2章 临床研究

1病例标准

1.1研究对象来源

1.2诊断标准

1.3病例纳入标准

1.4病例排除标准

1.5病例剔除标准

2研究方案

2.1病例分组

2.2质量控制

3.1症状分值

3.2经颅多普勒

3.3 X线颈部摄片

4疗效判断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6.1一般资料

6.2疗效评价

7结论

8讨论

8.1颈性眩晕的研究现状

8.2肌松调整手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手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50岁以上头晕患者中,约50%为颈性眩晕,本病顽固且易反复。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视物模糊、耳呜耳聋,甚至猝倒,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至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可为慢性持续性,也可表现为发作性的剧烈眩晕。目前本病手术治疗风险大且效果不能肯定,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
  目的:通过前瞻性的随机临床对照观察,研究肌松调整手法治疗颈性眩晕。
  方法:本研究病例为2010.1-2010.12来汕头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选择符合入选病例12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每位病人均使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自我评估症状分值、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以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为参考指标)和X线摄片检查(以测量颈椎生理曲度为参考指标)。分别记录两次,第1次为开始治疗时间,第2次为接受治疗后。将所得结果输入电子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治疗前二组眩晕评分值、X线颈椎生理曲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经方差齐性检验,二组间方差齐,说明二组具有可比性。以眩晕评分值作为疗效评判,肌松调整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在改善症状同时,颈椎生理曲度得到不同程度的纠正,椎—基底动脉血流也有明显改善,对比西医治疗方法,眩晕评分值、X线颈椎生理曲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肌松调整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治疗前后颈部X线摄片检查结合经颅多普勒检测的变化,提示改善颈椎构建紊乱是治疗的关键。肌松调整手法具有消除颈部紊乱异常应力,,纠正其力线,恢复其静态与动态平衡的作用,从而重建颈椎力学平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