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源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的术前评估研究
【6h】

双源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的术前评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双源CT评估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心脏大血管结构异常的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 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双源CT评价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肺动脉发育的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双源CT评估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左心室功能的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双源CT术前评估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双源CT评估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心脏大血管结构异常的研究
  目的:
  采用DSCT和ECHO对130例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患者的心内、心外大血管结构异常进行对比研究,探讨DS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心脏大血管结构异常的术前评估价值,以期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广州军区总医院于术前一月内行DSCT及ECHO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130例,其中男72例,女58例,年龄4月-35岁(平均8.3±6.7岁),心率57-134次/分(平均95.0±20.6次/分)。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气促、紫绀、杵状指(趾)、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滞后、心功能不全等,体征包括喜蹲踞、心脏杂音等。X线胸片提示心胸比例0.5-0.8,心影增大、肺血减少等。
  DSCT检查完成后选择收缩末期约35%-50% R-R间期进行重建,将所得原始数据传至心血管后处理软件(Syngo3D及Circulation)工作站以0.75mm层厚分别从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进行观察,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f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成像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等软件完成图像后处理分析,按照Van Praagh节段分析法分别观察心内和心外结构异常,将其诊断结果与ECHO检查结果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手术结果,评价DS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心脏大血管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
  全组130例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患者经手术证实存在结构异常共493例,其中心内结构异常205例,心外结构异常288例。
  ①205例心内结构异常中,双源CT准确诊断189例,漏诊14例,误诊2例。超声心动图准确诊断196例,漏诊、误诊合计9例。双源CT、超声心动图及两者联合对心内结构异常诊断准确率分别约92.2%、95.61%、98.53%,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7,P>0.05);超声心动图与两者联合诊断对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3.09,P>0.05);而双源CT与两者联合诊断对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437,P<0.05)。
  ②288例心外大血管连接部及心外大血管异常中,双源CT准确诊断276例,漏诊8例,误诊4例。超声心动图准确诊断239处,漏诊、误诊合计49例。双源CT、超声心动图及两者联合对心外结构异常诊断准确率分别约95.83%、82.99%、97.92%,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外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25.101,P<0.01),双源CT对心外结构异常准确度明显高于超声心动图;双源CT与两者联合诊断对心外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5,P>0.05)。超声心动图与两者联合诊断对心外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67,P<0.01)。
  ③双源CT、超声心动图与两者联合诊断对493例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分别约92.90%、88.24%、97.57%,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查(P<0.01);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对心内外结构异常的总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源CT对心内外结构异常的总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心动图。
  结论:
  DSCT在评估心内结构异常方面较ECHO并无明显优势,但其对心外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ECHO,DSCT和ECHO两者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度。
  第二部分双源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肺动脉发育的研究
  目的:
  采用DSCT和ECHO对79例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患者的肺动脉发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DS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肺动脉发育的术前评估价值,以期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术前一个月内行DSCT和ECHO检查的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9例,其中男43例,女36例,年龄4月-19岁(平均7.35±5.95岁),心率57次/min-152次/min(平均115.59±34.72次/min),身高57cm-170cm(平均113.59±34.98cm),体重6Kg-59Kg(平均29.63±1.69Kg)。患者均有口唇青紫和杵状指(趾),心脏听诊区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
  DSCT检查完成后选择收缩末期图像进行多种方法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f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成像(volume rendering,VR)等,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从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观察肺动脉发育情况、体肺侧支的检出及发育情况,分别测量固有肺动脉各直径及升主动脉、膈肌水平降主动脉直径,计算McGoon指数、主-肺动脉比值、Nakata指数(肺动脉指数),将其结果与ECHO检查结果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手术结果,评价DS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患者肺动脉发育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
  ①79例患者手术结果共发现肺动脉主干49个,左肺动脉76个,右肺动脉79个,其中DSCT全部正确检出,ECHO共漏、误诊3例,DSCT和ECHO两种检查方法测得值与手术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测得值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结果共发现主-肺动脉间侧支共31例,其中DSCT准确诊断30例,漏诊1处降主动脉中部发出体肺侧支,ECHO准确诊断25例,共漏、误诊6例,DSCT和ECHO两种检查方法对主-肺动脉间侧支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CT的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
  ②DSCT与ECHO两种检查方法对固有肺动脉直径(包括肺动脉主干和左右肺动脉)及升、降主动脉直径的测量结果与手术实测值之间有较高相关性,三者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DSCT所测平均值及手术实测值之间相关性更好;DSCT与ECHO两种检查方法对固有肺动脉直径及升、降主动脉直径的测得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SCT所测平均值均较ECHO测得值大;DSCT与ECHO两种检查方法测得的McGoon比值、主-肺动脉比值、肺动脉指数之间相关性良好(r=0.746/0.832/0.78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DSCT所得McGoon比值、肺动脉指数均比ECHO所得值偏大,而其所得主-肺动脉比值则较ECHO所得值偏小。
  结论:
  相对于ECHO,DSCT在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患者的诊断方面有其技术优势,其对固有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测量准确度较高,其测得的McGoon比值、主-肺动脉比值及肺动脉指数能准确反映肺动脉的发育情况,可做为术前评估肺动脉发育的主要检查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