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补肾法对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的临床观察
【6h】

补肾法对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乳腺癌患者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致相关骨丢失的现代医学研究

1.1.1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AIBL的机制

1.1.2 骨丢失及骨不良事件的观测指标研究

1.1.3 现代医学对AIBL的研究

1.1.4 现代医学对AIBL的防治

1.1.5 AIBL与乳腺癌围绝经期综合症关系

1.2 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的中医药研究

1.2.1 理论研究

1.2.2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1.3 植物雌激素在绝经后乳腺癌AIBL治疗中的作用

1.3.1 植物雌激素的作用

1.3.2 植物雌激素相关中药与乳腺癌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样本含量估算

2.1.4研究方法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患者一般情况

2.2.2 各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

2.2.3 各组治疗前后雌二醇水平变化

2.2.4 治疗组治疗前后Kupperman分值变化

2.3 讨论

2.3.1 研究结果分析

2.3.2 研究设计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肾法治疗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aromatase inhibitor—associated bone loss,AIBL)的临床疗效,为补肾中药治疗AIBL提供临床方面的依据。
  【方法】
  将3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9例:以补肾法的中药+依西美坦+钙尔奇D600;对照组19例:依西美坦+钙尔奇D600。观察各组患者入组时及治疗12个月后的腰椎骨密度、雌激素水平,以系统评价补肾法对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的的临床效果。并且每3个月复查血分析、肝肾功能、相关抗原的变化,所有资料输入SPSSl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
  【结果】
  入组38例病人,因治疗组1人出现对侧乳腺癌剔除,实际入组37例,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治疗前两组骨密度及雌二醇基线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各组骨密度治疗前后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骨密度变化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密度百分比升高0.069%,对照组骨密度百分比下降0.023%,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雌二醇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雌二醇的抑制率分别为21.59%、43.2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研究提示:治疗12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使用补肾中药能升高患者骨密度水平;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雌二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下降,提示补肾法中药在治疗中未抵消芳香化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使用补肾法中药的治疗组体内雌二醇水平下降率较对照组少,提示补肾法中药在治疗中对雌激素的下降时间可能有延缓。在保证患者处于绝经状态下进行AIs治疗的同时,通过对治疗组前后Kupperman分值变化观察,发现中药在改善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方面有较好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