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天门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6h】

开天门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1 概述

2 中医学对颈性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调治

1 未病先防

2 推拿疗法

3 针灸疗法

4 中药疗法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1 定义

2 发病机制

3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调治

第四节 小结

第二部分 开天门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中止和撤出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 病例筛选

2 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5 疗效评定

6 安全性观察

7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第一节 一般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2 小结

第二节 治疗结果

3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积分改善情况

4 整体改善情况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2 讨论

2.1 开天门复合手法对颈性眩晕的理论依据及作用机理

2.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颈性眩晕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也越来越受到医疗界乃至普通老百姓的重视。对于这种严重困扰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的症状,许多人防不胜防,即使有所了解,但由于未予重视缺乏治疗,还是逐渐发展严重,难以治愈。
  现代医学认为,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颅外段由于颈部病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为椎动脉压迫(缺血)综合征。此综合征极容易由颈椎病演变引发。有统计表明,随着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的增大,颈椎病现在已经很普遍,而在颈椎病患者中,有超过半数的患者伴有眩晕症状。可见,寻找疗效确切、针对性强的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医传统推拿疗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疗法,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临床有力验证。手法治疗可以有效松解压迫、整错复位、理筋通络、活血化瘀,调整颈椎力学平衡及缓解神经血管卡压症状,恢复大脑血供,从而使颈性眩晕症状得到治疗。而开天门复合手法作为头面部推拿手法的一种,在临床治疗各种眩晕症状时亦经常使用,效果斐然,但其作用机理尚未明确。确切验证其作用效果及明白其机理,将使我们在治疗方案选择上更具有针对性,因而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三组对比,观察开天门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作用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另外,根据对开天门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前后的症状改善、脑血流速、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及整体改善的观察,初步探究其在治疗颈性眩晕中发挥的作用及机理,从而更深一步认识开天门复合手法的临床使用意义。
  方法:本次研究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筛选收集75份符合研究的颈源性眩晕病例,并将病例随机分为A、B、C三组进行对比研究。A组为基本治疗组,采用颈部治疗;B组为百会艾灸组,采用颈部治疗+百会艾灸法;C组为开天门组,采用颈部治疗+开天门复合手法。各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疗程。在试验前后分别收集患者临床症状数据,如眩晕呕吐情况、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等。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均在计算机上采用SPSS17.0进行录入、管理和统计。通过软件的相关功能、双人双录以及抽样核查等保证数据录入准确性。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均采用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Test)。上述统计均使用SPSS17.0进行。
  成果:三组病例在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三组病例在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眩晕呕吐、TCD情况、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分值及整体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数据相互比较显示,在TCD脑血流速改善方面三者改善程度相较无明显差异,但在眩晕呕吐症状、症状与功能评估分值及整体改善情况方面,B组、C组的效果均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效果与C组效果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开天门复合手法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头部血供及头面部血液循环状况,其提神醒脑止晕的效果非常明显,对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改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并继续深入研究其系统操作方法,针对性人群及治疗量等相关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