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6h】

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二节 中医学对肩手综合征的认识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肩手综合征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5. 剔除、中止试验标准

6. 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2.临床观察结果比较

3.结果归纳

第四部分讨论

2.现代康复在脑血管意外后肩手综合征中的重要作用

3.安全性评价

4. “肩手综合征?”或“手综合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肩手综合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典型的表现是肩痛,手浮肿和疼痛,肤温升高,患者早期可因疼痛而自发减少运动,减慢康复进程;如不积极、正确治疗,病情可逐步进展到后期,手部皮肤、肌肉痿缩,关节挛缩畸形,导致手部畸形,永久丧失生理功能。
  目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方法多种多样。综合近几年的文献报道,因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西医的对症治疗受到限制,目前报道的有效治疗方法其远期治疗效果未能保证,目前主要以早期康复为主要治疗手段;相比之下,中医则发挥了很大优势。巨刺法是一侧有病而选取对侧经穴针刺的古代刺法之一,在经脉“左右贯通”的生理功能的基础上,通过针刺健侧经穴,促进健侧与患侧气血的交通,以调整左右气血的偏盛偏衰,使气血流通趋于平衡统一,恢复经脉功能;同时配合现代康复的物理治疗,以达到消除水肿、减轻疼痛的目的。
  目的:
  观察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和普通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入组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巨刺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3个星期后观察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并将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结果:
  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4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u=2.1365,P=0.0326,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2.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患肢疼痛程度:治疗组治疗前VSA评分为7.52±1.87,治疗后为2.11±1.23;对照组治疗前为7.34±1.69,治疗后为3.67±1.38。上肢运动功能:治疗组治疗前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23.12±2.65分,治疗后为48.78±5.3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22.56±5.98分,治疗后为34.50±7.38分。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组治疗前BI指数为54.36±13.41分,治疗后为73.67±12.90分;对照组治疗前为55.12±14.62分,治疗后为64.34±8.57分。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疼痛程度均较前有所下降,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前有所提高。经t检验,两组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
  与普通针刺相比,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良好疗效,能有效减轻疼痛、水肿,更好地改善关节活动度、挽救手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