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活事件及心理应激对绝经前后诸证心身症状影响的研究
【6h】

生活事件及心理应激对绝经前后诸证心身症状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一、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认识

(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证候

(四)中医对“心身”理论的认识

二.绝经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一)国外有关绝经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资料

(二)国内有关绝经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资料

三.生活事件及其他因素对更年期妇女心身症状的影响现状

(一)生活事件对绝经前后诸证心身症状的影响

(二)生活事件对更年期妇女心身症状的影响

(三)其他社会因素对更年期妇女心身症状的影响

四.文献总结

第2章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绝经前后诸证诊断标准

(三)非绝经前后诸证且体检指标正常妇女标准

二.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方案

(二)样本量估计

(三)调查内容

(四)问卷调查的实施

(五)质量控制

(六)技术路线图

(七)数据管理

(八)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背景资料分析

(二)绝经前后诸证患者与对照组的比较

(三)绝经前后诸证病例组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组比较生活事件及其心理应激

(四)病例组按生活事件多寡分组比较

(五)病例组按应激总分高低分组比较

(六)高生活事件组按应激总分高低分组比较

(七)病例组的生活事件、应激总分与绝经身心症状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八)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比较

四.讨论

(一)绝经前后诸证心身症状特点

(二)生活事件及其产生的心理应激对绝经前后诸证心身症状的影响

(三)绝经前后诸证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比较

(四)创新点、不足之处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症”,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而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乍寒乍热、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
  传统的生物学观点把围绝经期出现的症状均归咎于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改变等。但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即生活事件,如结婚,升学,亲人亡故等对人的思想、心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各种心理变化影响到疾病的发生。
  目的:
  本课题对广州某医院的围绝经期妇女的心身症状进行调查研究。在中医“整体观”、“心身合一”、“情志致病”理论指导下,探讨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及其产生的心理应激与绝经前后诸证疾病的相互关系,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中医“情志致病”理论和防治方案提供科学证据。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从现代医学心理学、中医情志病因学角度,采用心理测量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科研方法,以国内改良Kupperman Index(KI)量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为研究载体,对广州某医院178例更年期妇女的心身症状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及其产生的心理应激与绝经前后诸证心身症状的发生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讨中医“情志致病”理论内涵和临床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
  一.背景资料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了170例符合标准的更年期妇女,其中病例组86例,对照组84例。其中病例组根据KI量表总分显示,轻度有38例,占44.20%,中度有45例,占52.30%,重度有3例,占3.50%。KI量表总分及各条目比较,显示两组女性的各绝经前后诸证症状的严重程度均有明显差异。分析86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KI量表各条目症状特点,最常见的五大症状按出现频率排序依次为:失眠(91.86%);疲乏(88.37%);易激动(87.21%);潮热出汗(84.88%);骨关节肌肉痛(83.72%)。
  二.绝经前后诸证患者与对照组的比较
  (一)两组生活事件及其心理应激的比较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生活事件总数、负性生活事件总数、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消极应对、应激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
  其中对于病例组86例患者,发病前5年内的生活事件出现频率最高的依次为:个人健康变化(74.40%);过度劳累(60.50%);子女前途问题(40.70%);亲人亡故(34.90%);亲人重病(34.90%);职业变化(33.70%);家庭不和或婚姻问题(19.80%)。
  (二)两组绝经前后诸证身心症状的比较。
  两组的身心症状均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
  病例组86例患者的SCL-90各因子得分较高的依次为:其他因子(睡眠饮食)、强迫症状因子、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等。
  三.绝经前后诸证组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组比较生活事件及其心理应激。
  比较轻度病例组及中、重度病例组,两组的消极应对、应激总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病例组按生活事件多寡分组比较
  高生活事件组与低生活事件组在躯体症状、心理症状、社会职能工作等方面得分都存在差距,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躯体领域差异较心理领域差异少。
  五.病例组按应激总分高低分组比较
  比较高应激总分组及低应激总分组,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各维度,两组的绝经综合征总分、心理领域、社会职能与工作能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SCL-90量表各维度,两组的SCL-90总分、躯体症状、心理症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六.高生活事件组按应激总分高低分组比较
  高生活事件高应激总分组与高生活事件低应激总分组比较,两组的心理症状得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七.病例组的生活事件、应激总分与绝经身心症状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生活事件总数和绝经综合征的身心症状均有正相关性,并且所有相关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同理,负性生活事件总数和绝经综合征的身心症状均有正相关性,并且所有相关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正性生活事件总数和绝经综合征的身心症状无明显相关性,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而应激总分和绝经综合征的身心症状均有正相关性。其中与心理领域、SCL-90总分、心理症状呈强相关性,并且所有相关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八.绝经前后诸证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比较
  86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中,肾阴虚14例(16.28%);肾阳虚6例(6.98%);肾阴阳两虚16例(18.60%);肾虚肝郁42例(48.84%);心肾不交7例(8.14%);阴虚火旺1例(1.16%)。
  肾虚肝郁组与其他证型组比较,两组的生活事件总数、负性生活事件总数、消极情绪、消极应对、应激总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各维度,两组的绝经综合征总分、心理领域、社会职能与工作能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SCL-90量表各维度,两组的SCL-90总分、躯体症状、心理症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本研究发现绝经前后诸证症状出现频率之高十分显著,KI量表中13个条目症状,其中12个条目症状出现的频率均在50%以上,有5个条目症状出现频率在80%以上。而通过调查SCL-90量表发现,心理症状较为严重的因子依次为:强迫症状、抑郁、焦虑。
  2.86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发病前5年内的生活事件有6项出现频率超过30%,依次为:个人健康变化,过度劳累,子女前途问题,亲人亡故,亲人重病,职业变化。
  3.生活事件增多对绝经前后诸证心、身症状皆有影响。而当生活事件发生,不良的心理应激会大大加重绝经前后诸证的心理症状。
  4.绝经前后诸证多个中医证型里,显示肾虚肝郁证的负性生活事件数、消极情绪、消极应对方式、应激总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肾虚肝郁证的心理症状比其他证型严重得多,躯体症状差异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