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6h】

中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机制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研究现状和危险因素

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

四、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预防

五、血浆D-二聚体(D-dimer)解析与研究

六、中医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七、补阳还五汤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 论

一、选题依据

二、选用加味补阳还五汤的依据

三、选用血浆D-二聚体(D-dimer)为监测指标的依据

四、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结 语

一、结语

二、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原理以及临床安全性和疗效。并观察其对术后D-dimer水平的影响,从而为中药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有力的证据。
  方法:
  收集广东省中医院骨三科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的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两组在采用相同的基本预防措施和机械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与速碧林针剂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DVT)的方案。通过临床对比,进而了解两组预防方法对术后DVT发生率。本研究以术前,术后第1至第9天血浆D-二聚体检验的动态变化及术后患肢周径及肿胀率为主要观察指标,和术后伤口引流量等安全性指标变化的差异。并对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60例病例中,共有5例发生DVT,总发生率8.33%(西药对照组发生率为10%,中药治疗组发生率为6.67%);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DVT总发生率方面均无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血浆中D-dimer的水平都明显增高,特别在术后的第1天血液中的D-二聚体水平比术前显著升高,处于峰值,而后逐渐下降;术后3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达1万以上,急查双下肢血管彩超血流通畅,未出现静脉栓子,继续采取前治疗方案,出院前血浆D-dimer可降至与术前相当。两组患者术前血浆中D-dim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至第9天检测的血浆中D-dime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患肢周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患肢周径以及肿胀率比较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安全性指标的术后伤口的引流量,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中药组出现1例皮下出血现象,而速碧林组出现5例,由此可见加味补阳还五汤较速碧林可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的出血现象;两组患者实验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出血以及其他不适。
  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明显降低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浆中D-dimer水平,使得血液高凝状态明显降低,提高了静脉内的血流速度,从而起到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而且较速碧林组患者明显降低术后伤口的引流量。通过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和有效性的研究,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可以应用于临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