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补肾清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
【6h】

补肾清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

1 生存质量的定义:

2 乙型肝炎病人生存质量测量工具及其应用:

3 肝炎病人生存质量现状:

4 影响乙型肝炎病人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

第三章 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辅助治疗的进展

1 心理治疗

2 健康教育

第四章 中医疗效评价在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评定中的应用

1 国外量表未必适合我国人群

2 中医的理念在评价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优势

3 现代生活质量研究与中医疗效评价相结合

第五章 中医对慢性乙肝的研究

1 中医对乙肝病名的认识

2 对病因病机的传统认识

3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的认识

4 慢性乙型肝炎与伏气温病的关系

第六章 补肾清毒法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1 补肾清毒法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2 补肾清毒法的来源及主要依据

3 补肾清毒法的研究基础

4 补肾清毒法的临床应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章 病例选择及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的标准

6 研究方法

7 观察指标

8 疗效评定标准

9 数据分析方法

第二章 结 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观察

3 临床疗效评定

4 生活质量评分

第三部分 结 语

1. 结果

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属医学心理学范畴,是一个多维概念,涉及躯体健康、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生存质量反映了个体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Cox等[1]提出生活质量研究在医学领域有4方面应用:
  ①人群健康状况的测量;
  ②资源利用的效益评价;
  ③临床疗法及干预措施的比较;
  ④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决策。后两条更为重要,即用于药物疗效和治疗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通过对患者在不同疗法或措施中生存质量的测定和评价,为治疗与康复措施的比较提供新的结局指标。
  我国为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其中慢性乙肝患者达1200万,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1.3亿,每年死于肝病者约30万人(其中半数为肝癌),且近年丙型肝炎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肝炎已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这是由于存在于肝细胞核内的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半衰期长,患者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机体始终不能建立完整的免疫清除功能,故难以将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感染呈慢性持续性。同时,在治疗方面也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如有些患者片面追求肝炎病毒相关指标的阴转;有的患者则认为只要肝功能正常就可以不治疗;还有的患者认为乙肝治不好,干脆放弃治疗,甚至有部分患者丧失了生活的信心;有些患者经过治疗虽然生化及病毒学指标趋于稳定,但诸如胁痛、乏力等临床症状并未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并没有提高。因此,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2]。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生存质量日益受到重视,而就病毒性乙型肝炎这一大群体而言,如何提高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一文献研究
  本文综述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辅助治疗的进展,中医疗效评价在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评定中的应用,补肾清毒法的来源及补肾清毒法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二、临床及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将生活质量的研究引入到补肾清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评价中,以求更全面、客观和准确的评补肾清毒法对慢乙肝患者临床综合疗效的影响。发挥中医调节的机体免疫功能优势,更好地解决慢乙肝患者疗效、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2.研究方法:
  台湾合作诊疗门诊或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慢乙肝患者52例,同时随机抽取健康人20例作问卷调查。慢乙肝患者52例,诊断符合2000年9月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西安)制定的标准,按l: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彭胜权教授经验补肾清毒自拟方,每天一剂中药,分两次服;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天一次,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等的变化,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肝炎疗效判定标准,分显效、有效、无效,比较两组药的治疗效果;重点运用普适性量表“SF-36量表”和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LDQ量表”来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
  3.研究结果:
  3.1.入组情况
  本研究共收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人,其中男性29人,女性23人。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43岁,病程1到12年。健康对照组20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10人。慢乙肝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补肾清毒法组26人,拉米夫定组26人。两治疗组在年龄、性别、病程、H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两组治疗前后HBV-DNA(log10)量比较
  两治疗组治疗前,HBV-DNA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治疗6个月后,两治疗组 HBV-DNA定量均有明显下降,补肾清毒法组(5.62±1.05) VS(3.05±0.81),拉米夫定组(5.81±1.21)VS(2.62±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3个月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HBV-DNA定量下降较快,与补肾清毒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治疗6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两组治疗前后ALT(U/L)量比较
  两治疗组治疗前,ALT量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至3个月时,拉米夫定组ALT下降与补肾清毒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治疗第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临床疗效评价
  补肾清毒法组有效率为80.7%,拉米夫定组有效率为84.6%。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5.SF-36量表评分
  治疗3个月后,两治疗组评分有所升高,除活力(VT)外,其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补肾清毒法组在身体疼痛(BP)、活力(VT)、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4个方面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在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2个方面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治疗组在PF、RP、SF3个方面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8个方面评分均有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6.总体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治疗6个月后,两治疗组在总体生理健康、总体心理健康评分升高,除拉米夫定组在总体生理健康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7.CLDQ量表评分
  补肾清毒法组治疗3个月后,在AS、FA、EF、WO四个方面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在FA、EF、WO三个方面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拉米夫定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在EF、WO两个方面叫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AS评分方面,两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拉米夫定组在FA评分方面,治疗6个月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仍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8.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除学历外,经济收入、病程、黄疸、乏力、ALT、AST对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均有影响。黄疸及乏力越明显,其生存质量越低,实际反应生存质量与病情轻重的关系。经济收入低者生存质量降低。ALT、AST对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成负相关。
  4.研究结论:
  4.1.乙型肝炎的治愈率极低,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经济收入、病程、黄疸、乏力、ALT、AST都将造成患者生存质量的下降。
  4.2.补肾清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确切可靠,与拉米夫定比较,HBV-DNA定量、ALT、AST,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4.3.补肾清毒法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优于西药拉米夫定组。说明补肾清毒法是一种确实可行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