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补肾活血法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6h】

补肾活血法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乙肝大三阳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辨证论治

2 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2.1 病原学的认识

2.2 流行病学的认识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

3 评价与展望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病例的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2.1 病例分组

2.5 统计方法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3.4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的变化比较

3.5 两组患者ALT、AST的动态变化

3.6 治疗前后两组HBV-DNA定量的比较

3.7 治疗前后两组HBV-DNA、HBeAg转阴率的比较

3.8 治疗前后两组抗-HBe产生率的比较

3.9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补肾活血方的组方特点及方药分析

2 补肾活血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3 补肾活血方对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症状的疗效

4 补肾活血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各指标的疗效

5 补肾活血方对HBV-DNA、HBeAg转阴及抗-HBe产生的疗效

6 补肾活血方的安全性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为现在人群的常见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国际公认的疗效较好为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但也有着停药反弹,毒副作用大等副作用。本研究将以补肾健脾,活血解毒为治法,观察运用补肾活血方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病毒学、生物化学等多项指标的检测入手,探索补肾活血法对乙型病毒性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治疗乙肝筛选有效方药。
  方法: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炎专科门诊病人,选择60例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替比夫定组30例,替比夫定加中药(以补肾健脾,活血解毒为治法组成“补肾活血方”)治疗组30例。并且分别于3个月后、6个月后检测各组的肝功能(AST,ALT)、病原学指标、病毒DNA定量(HBV-DNA)等,观察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变化。
  结果:
  1.替比夫定组显效率(60.00%)与替比夫定加中药治疗组显效率(84.62%)有显著性差异。
  2.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都有明显下降。倦怠乏力、大便稀溏、食欲不振两组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均可使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
  3.治疗后两组TB、ALT、AST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联合组与替比夫定组相比,在降低TB、ALT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降低AST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补肾活血方与替比夫定在降低TB、ALT有相似的效果,两者合用能使疗效更好。
  4.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HBV-DNA定量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而替比夫定组与联合组在病毒量下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从两者的转阴率相比较,联合组转阴率较替比夫定组稍高(DNA转阴率:联合组:34.62%,替比夫定组:36.00%,HBeAg转阴率:联合组:19.23%,替比夫定组:16.00%),两组治疗后相比较在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抗-HBe产生率方面(联合组:11.54%,替比夫定组:4.00%),两者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补肾活血方与替比夫定在改善中医症状、护肝、降低转氨酶、抑制 HBV复制有一定的作用,在改善中医症状,降低转氨酶,降低胆红素,补肾活血方加替比夫定能取的较好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