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
【6h】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认识

1.1.1 痉挛的定义

1.1.2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发病机制及特点

1.1.3 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评测方法[6-7]

1.1.4 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西医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认识

1.2.1关于病名

1.2.2 病因病机

1.2.3 中医分型

1.3.1毫针疗法

1.3.2 电针

1.3.3 火针法

1.3.4 锋针、梅花针法

1.3.5 皮肤针法

1.3.6 灸法

1.3.7 综合疗法

1.4 经筋刺法理论的认识

1.5 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排除标准

2.1.5剔除、脱落标准

2.2 分组方法

2.3治疗方法

2.3.1治疗组(经筋刺法组)

2.3.2 对照组(阳明经刺法组)

2.4异常处理情况

2.5 观察指标

2.5.1 患侧肢体肌张力等级评定

2.5.2 患侧肢体痉挛程度评定

2.5.3 患侧肢体运动功能评定

2.5.4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

2.6 疗效评价标准

2.7 统计分析

2.8 结果

2.8.1 基线资料分析

2.8.2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2.9 讨论

2.9.1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认识

2.9.2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可能的作用机制

2.9.3本研究所用评定偏瘫肢体痉挛程度的方法

2.9.4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

结语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从“十二经筋”理论出发,通过系统临床观察,使用科学严谨的临床评价,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改善程度,及其对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与传统针灸治疗方案(针刺阳明经穴)作对照,验证“经筋刺法”治疗的有效性,为临床防治痉挛状态提供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
  60例患者为2012年2月-2013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病人,在严格纳入前提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经筋刺法组”和“阳明经刺法组”各30例进行针刺治疗。具体如下:“经筋刺法组”遵循以痛为腧的原则,于偏瘫侧肘、膝关节肌腱两侧寻找压痛点作为针刺穴位,垂直进针快速破皮后,针尖直达骨膜后,行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得气,再将针尖退至皮下,沿着肌腱向前向后针刺,行提插捻转手法(捻转频率约每分钟9O~100次;提插上、下幅度1~2cm),针感强度以病人能忍受、关节不发生阵挛为度,经筋刺法后,配穴根据证型辨证论治取穴。“阳明经刺法组”选取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髀关、粱丘、足三里、解溪、三阴交等穴,提插捻转(捻转频率每分钟90~100次;提插上、下幅度1~2cm),配穴与经筋刺法组相同。以上两种刺法,均使用华佗牌30号不锈钢针,针刺1次/日,每次留针3O分钟,每隔5~7分钟行针1次,10次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观察改良Ashworth等级的下降等级情况,同时使用临床痉挛指数评定量表观察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程度,使用简化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 Barthel指数积分量表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以此作为标准综合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改善程度。
  结果:
  1.在改良Ashworth等级疗效上,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3.33%,经Ridit分析,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经筋刺法组疗效优于阳明经刺法组。
  2.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
  3.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经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降低临床痉挛指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在对中风后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改善方面,经筋刺法与传统针灸治疗方案(针刺阳明经穴)均能降低改良Ashworth等级和临床痉挛指数,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经筋刺法组”疗效优于“阳明经刺法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