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鹤蟾片及蟾皮提取物对多发性骨髓瘤干预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探讨
【6h】

鹤蟾片及蟾皮提取物对多发性骨髓瘤干预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1.2 祖国医学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

1.3 蟾皮提取物的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基础实验研究

2.1 研究方法

2.2 实验方案

2.3 统计分析

2.4 实验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临床疗效观察

3.1 研究对象

3.2 治疗方案

3.3 统计分析方法

3.4 结果分析

3.5 临床疗效

3.6 不良反应(表8)

第四部分 讨 论

4.1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4.2 研究结果分析

4.3 鹤蟾片的药物成分研究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认识到白细胞介素-6(IL-6)与MM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也是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IL-6是促进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调节因子,参与调控B细胞终末分化和合成免疫球蛋白,其水平的升高触发了骨髓瘤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使骨髓瘤细胞逃避凋亡而疯狂增殖。IL-6还可以通过瘤细胞的旁分泌、自分泌途径直接促进瘤细胞的生长。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近年来,很多新药的出现,使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有效率显著提高,但复发及耐药仍然是其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目前仍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恶性疾病。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是指初诊患者经一线治疗取得微小或较好反应,复发后经挽救治疗仍进展者;或在接受末次治疗后60d内疾病又进展者。一般具有t(4;14)或t(14;16)、17号或13号染色体缺失、低二倍体、高β-2微球蛋白、低血清白蛋白、轻链型及IgA亚型等因素为难治与复发性MM的高危因素。近几年MM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需要新的治疗方式或药物以进一步减少复发。从传统中医药中寻找一种不良反应小、能辅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华蟾素是中华大蟾蜍的全皮提取制剂,鹤蟾片是由蟾皮、人参、仙鹤草等组成,目前临床上二者已广泛应用于抗肿瘤的治疗,并获得一定疗效。有临床报道华蟾素注射液可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但华蟾素对骨髓瘤细胞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通过本研究探讨华蟾素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并将鹤蟾片运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可以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方法:
  1、基础实验研究
  1.1.1体外实验,常规培养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株;
  1.1.2 MTT法检测华蟾素对RPMI-8226细胞的抑制作用;
  1.1.3流式细胞术检测RPMI-8226细胞的凋亡;
  1.1.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RPMI-8226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质量浓度;
  2、临床疗效观察
  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例,给予口服鹤蟾片联合改良M2方案治疗,并作历史文献对照。同时对用药后的血清Ca、肌酐、血红蛋白、血清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骨髓中浆细胞数或骨髓瘤细胞数等指标,临床疗效及相关毒副作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以华蟾素干预的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受抑,凋亡增加;华蟾素可抑制RPMI-822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的表达(p<0.05),呈时间浓度依赖性。
  2、通过与历史文献对照,鹤蟾片联合化疗可以提高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p<0.05),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p>0.05)。
  结论:
  1、IL-6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起促进作用;而华蟾素可以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减少IL-6的表达。
  2、鹤蟾片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的辅助治疗,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