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阴道念珠菌菌种及香莲方逆转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组学研究
【6h】

阴道念珠菌菌种及香莲方逆转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组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1.1 ERG11基因变异导致白念珠菌耐药

1.1.2 药物外排泵基因的过度表达导致白念珠菌耐药

1.1.3 生物被膜的形成导致白念珠菌耐药

1.2 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1.2.1 病因病机

1.2.2 内治法

1.2.3 外治法

1.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1.2.5 实验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种分布、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药敏检测

2.1.1 材料和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第三章 实验研究

3.1 香莲外洗液对白念珠菌标准耐药菌株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结果

3.1.4 讨论

3.2 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不同条件下恢复敏感前后的白念珠菌标准耐药株CA17进行mRNA检测

3.2.1 材料

3.2.2 方法

3.2.3 结果

3.2.4 生物学信息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主要由白念珠菌引起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1.了解VVC(包括RVVC)的菌种分布和药敏情况;VVC(包括RVVC)患者的自觉症状(瘙痒和疼痛)与菌种(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的关系;2.观察香莲外洗液对白念珠菌耐药菌株的逆转作用;3.从基因水平,揭示香莲外洗液抗真菌的作用机理。
  方法:
  1.采集广东省中医院皮肤性病科及妇科符合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标准的119例患者的白带标本,通过菌种鉴定和药敏检测,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及药敏情况;通过对瘙痒和疼痛等临床症状进行轻、中、重度的划分并进行统计,明确菌群分布(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的不同是否会影响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2.将香莲外洗液作用于白念珠菌耐药标准株CA17,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提出的标准(M27-A3方案),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对原代及每代菌株的MIC值,从而判断不同条件下白念珠菌耐药标准株CA17恢复对氟康唑敏感所需的代数。
  3.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分析相关技术对相关菌株进行多靶点超高通量筛选,通过对原代耐药株、自然转种转变为敏感株的白念珠菌菌株与香莲外洗液作用下转变为敏感株的白念珠菌菌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在基因水平揭示香莲外洗液对白念珠菌作用的分子机制,从而揭示香莲外洗液的作用机理。
  结果:
  1.本研究通过对119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阴道白带标本进行检测,发现白念珠菌97株(81.51%),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8株(15.13%),热带念珠菌2株(1.68%),近平滑念珠菌2株(1.68%)。药敏试验研究发现,两性霉素B对菌群的敏感性最强,其次依次是伏立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本研究对由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所导致的VVC患者的瘙痒及疼痛严重程度分别进行研究,发现,二者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经香莲外洗液作用后,白念珠菌标准耐药菌株CA17于第6代恢复对氟康唑敏感,而无香莲作用的耐药白念珠菌标准耐药菌株CA17要在第20代才恢复对氟康唑敏感。
  3.通过对原代耐药株、与香莲外洗液作用下转变为敏感株的白念珠菌菌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前者低表达后者高表达的的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与细胞氨基酸代谢过程,氨基分解过程,线粒体翻译,有机酸代谢,羧酸代谢,对氧化压力的反应,甘氨酸催化过程,丝氨酸家族氨基酸分解过程,氧化还原反应等过程;前者高表达后者低表达的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与细胞氨基酸代谢过程,氨基分解过程,羧酸代谢,有机酸代谢,蛋白质氨基酸糖基化,生物高聚物糖基化,糖基化,氮类复合物合成过程,糖蛋白合成以及代谢等过程。
  4.通过对自然转种敏感株、与香莲外洗液作用下转变为敏感株的白念珠菌菌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在自然转种菌株中低表达香莲外洗液作用菌株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的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与细胞内转运,核糖体定位,核糖体输出到核外,核糖蛋白复合物的生物合成,横跨膜运输,蛋白质运输,核糖体合成,氧化还原有关;在自然转种株中高表达与香莲外洗液作用菌株中低表达的差异基因的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羧酸代谢,有机酸代谢,细胞内氨基酸代谢,氨基代谢,胞内蛋白运输,甘氨酸代谢,蛋白定位。
  结论:
  1.临床研究发现,白念珠菌仍然是导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这与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两性霉素B对菌群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伏立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由于不同的念珠菌对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有些菌株对某些药物天然耐药,因此临床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和准确鉴定对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根据统计结果,尚不能认为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导致的VVC患者的瘙痒及疼痛严重程度有差别。
  2.香莲外洗液能较快诱导耐药菌株恢复对氟康唑的敏感性。除此以外,香莲外洗液对各代转种的耐药菌株,MIC值与原代相同,表明香莲外洗液对耐药菌株作用相对稳定。
  3.基因研究方面,无论是与耐药原代株相比,还是同自然转种恢复敏感的菌株相比,香莲外洗液作用下的敏感株差异基因分析,都与目前发现公认的耐药基因不同,提示香莲外洗液对白念珠菌可能有其特异的作用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