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椎穴刺血拔罐疗法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
【6h】

大椎穴刺血拔罐疗法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中医学对小儿外感发热的认识

1.1.1 小儿的生理特征

1.1.2 小儿的病理特征

1.1.3 小儿发热中医古籍分型

1.1.4 小儿发热病因病机的认识

1.1.5 传统医学对小儿发热治疗进展

1.2 现代医学对小儿外感发热的认识

1.2.1 外感发热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1.2.2 外感发热的异感因素

1.2.3 外感发热的病理机制

1.2.4 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2 治疗方法

2.2.3 注意事项

2.2.4 观察指标

2.2.5 疗效判定

2.2.6 统计学处理

2.3 研究结果

2.3.1 两组间基本资料均衡性分析

2.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讨 论

3.1 临床疗效评价

3.1.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1.2两组患儿体温变化比较

3.1.3 临床疗效比较

3.2 大椎穴沿革及功效

3.3 刺血疗法

3.4 刺血拔罐疗法的现代研究进展

3.5 疗效评定

3.6 优势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课题采用刺血拔罐疗法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症,通过大椎穴刺血拔罐疗法,与口服药物组对照,并观察研究时段内患儿体温变化情况,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及证候改善情况,评价本疗法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本研究纳入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60例,通过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刺血拔罐组)和对照组(口服药物组)。治疗组患儿取穴大椎穴,并于大椎穴刺血拔罐,刺血放血约3-5滴即可,留罐时间约5分钟,每天治疗2次,2次间隔6个小时,1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患儿口服感冒退热科学中药粉剂(台湾仙丰牌科学中药),根据患儿年龄分剂量服用,1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记录患儿体温变化数据,观察两组患儿中医证候改善情况。采用统计软件SPSS15.O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评价两种方法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将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证候分为主症、次症进行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主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刺血拔罐及药物干预措施后,两组患儿中医主症积分均有降低。治疗组积分6.02±4.76,对照组积分10.73±6.41,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中医主症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后,刺血拔罐疗法较口服感冒退热粉剂对改善患儿的中医主症具有更为明显的临床疗效。
  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次症积分均有降低。治疗组积分1.53±1.24,对照组积分2.61±1.6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中医次症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后,刺血拔罐疗法较口服感冒退热粉剂对改善患儿的中医次症具有更为明显的临床疗效。
  将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临床统计,治疗组7.78±4.56,对照组15.37±4.21,治疗组积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上述三项评分可以得出结论,刺络拔罐疗法对于改善风热型患儿的中医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2、两组患儿体温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体温变化比较,治疗组38.82±0.43,对照组38.73±0.48,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不同干预方法治疗后,在治疗后的4个小时以内,患儿体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存在一定波动幅度。随后在8H、12H、24H、72H分别进行统计时,患儿的体温开始呈下降趋势,无波动,以治疗组体温下降更为显著。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痊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5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有效率76.67%,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刺血拔罐疗法对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患儿中医临床症状,以及体温变化情况,观察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大椎穴刺血拔罐疗法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患儿体温变化情况的观察,患儿在接受治疗后体温即开始下降,但存在一定的波动,8小时后体温基本呈平稳下降趋势。证明本疗法对患儿体温下降具有临床疗效。同时,通过对患儿临床症状的观察,畏寒、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也相应缓解或消失,从而说明本疗法不仅具有退热作用,对于祛除患儿体内邪气,调整患儿机体阴阳平衡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