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内经》、《儒门事亲》、《针灸大成》探讨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
【6h】

从《内经》、《儒门事亲》、《针灸大成》探讨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刺络放血的文献及理论研究现状

1.1刺络放血疗法文献及理论研究现状

1.1.1刺络放血疗法

1.1.2《黄帝内经》中有关刺络放血文献的记载

1.1.3现代刺络放血研究成果

1.1.4 现代刺血疗法研究现状

1.1.5 西方刺络放血疗法

1.2《内经》中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原则

1.2.1刺络放血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

1.2.2刺络放血的理论依据及基本原则:

1.2.3 刺络放血的依据:

1.2.4 刺络放血的出血类型和意义:

2.4.2 血液性状

1.2.5刺络脉的要求:

1.3《内经》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

1.3.1 祛邪解表:

1.3.2 泄热开窍:

1.3.3 祛瘀通络:

1.3.4 排脓消肿:

1.4《内经》有关刺络放血疗法的治疗作用及处方原则:

1.5现代有关刺络放血疗法的研究:

1.5.1 刺血针具

1.5.2 有效病种

1.6刺络放血疗法的研究意义

1.6.1 血实宜决之

1.6.2宛陈则除之

第二部分《内经》刺络放血疗法的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

2.1《内经》刺络放血疗法文献整理与研究

2.1.1 取穴及原则

2.1.2刺络放血部位:

2.1.3 刺络方法

2.1.4出血量、部位及操作禁忌

2.1.5《内经》中刺络放血疗法的特点

2.2 《黄帝内经》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

2.2.1 《内经》刺络放血疗法对于实证作用及意义

2.2.2《内经》中有关刺络放血对于虚证作用及意义

2.3历代医家有关刺络放血疗法文献的研究

2.3.1晋代

2.3.2 隋唐时代

2.3.2 宋至金元时期

2.3.4 明清

第三部分 《儒门事亲》《针灸大成》在刺络放血疗法的发挥

3.1《儒门事亲》中关于刺络放血疗法的研究

3.1.1张氏刺络放血疗法的思想特色

3.1.2张氏刺络放血疗法的特点

3.1.3张从正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特色

3.1.4 针刺部位、次数多、出血量也多

3.1.5刺络放血疗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3.2 《针灸大成》刺血研究

3.2.1 主治功效特点

3.2.2 取穴特点

第四部分 讨论

4.1.《内经》与《儒门事亲》、《针灸大成》主治比较

4.2.《内经》与《儒门事亲》、《针灸大成》相同处

4.3.《内经》与《儒门事亲》、《针灸大成》相异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刺络放血疗法,又称之刺血疗法,《内经》中称之为“刺留血”,是在中医针灸学中的一种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的治疗手段。他的理论基础建筑在“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的基础上;“宛陈则除之”,则是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实践大法。在《内经》162篇文章中,论及此法就有60余篇之多,涉及刺络放血疗法的原则、针具的选择、刺营出血的方法等内容。不但古代有众多医家擅长使用此法,现代临床上也经常运用,因此该治疗研究,对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的和内容:刺络放血,起源甚早,《内经》中涵盖范围广,后世医家世代相传,成效显著。目前,对于刺络放血的研究,大多为医籍或历代医家的相关的认识,难以深入探讨,缺乏系统性整理分析。通过本次研究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和理论分析,归纳古代的刺血运用方法、经验和规律、禁忌症等,为现代临床医学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并认识刺络放血与经络、腧穴、针刺等有关理论、概念和方法的相互关联,并从《儒门事亲》、《针灸大成》中去探讨分析并总结刺络放血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揭示《内经》、《儒门事亲》、《针灸大成》对今日刺络放血在临床上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方法、学术史方法、理论分析方法,梳理刺络放血的相关文献资料,从针灸理论学术演变的历史角度去考虑刺络放血疗法,分析认识刺络放血理论的学术内涵及其与经脉理论的学术关联。
  结果和结论:
  1.刺络放血疗法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1)《内经》中的针刺治法,以刺络放血疗法的记载量最多。主治病症不再局限于外科病症,已包括疼痛、脏腑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刺络放血部位多取四肢远端及头面部和关节处,以及某些腧穴或经脉上;并重视对血脉的观察,其颜色、形态的改变是选择刺络放血部位的重要依据;对刺络放血之法的理论提升较为明显,被纳入经络理论之中,刺络放血的部位选择和主治作用受到经脉理论的强烈影响,络脉理论对于刺络放血的解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2)后世医家对刺络放血的认识,时间较长,论述却很少,仅仅是引述经文和条文,或有所发挥,在有关腧穴内容中有一定论及,基本未出经典条文的范围。极少数医家对刺络放血论述颇有新意,以张从正《儒门事亲》为主。所治病症的范围、病种,反不如《内经》面广丰富,而以局部外科病症占多数,与经脉理论的关联也不甚紧密。而在杨继洲《针灸大成》中刺血疗法注重在于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等治疗作用上,刺络放血部位根据不同病证而有多种选择,采用刺穴位、刺血络等方法,根据体质、季节、部位决定放血量,对于放血工具及禁忌也有所叙述但与经脉理论、相关机理的关联也不甚紧密。
  2.《内经》载述的刺络放血,反映了针灸理论尤其是经脉理论发展的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刺络放血从早期的基本以局部痈脓出血为主,到《内经》中常与针刺腧穴合用,再到经典经脉理论确立后刺络放血的式微。可以看得出来其中的演变过程,从早期的对血脉理论的重视进入针灸学的体系,到后世医家对针刺的转向,刺血疗法逐渐逐渐的边缘化。
  本次研究揭示了《内经》在刺络放血疗法史上的地位。虽然刺络放血疗法在《儒门事亲》、《针灸大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基本上都未超出《内经》的范畴。而在现今临床应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的疾病虽然较古代有所扩大,但主要还是脱离不了实证、热证、急证为主的各科疾病,针对于刺络放血的禁忌症、注意事项等等方面仍旧以《内经》为主。刺络放血疗法是传统医学疗法中最具特色的一种疗法,该疗法简便廉价、副作用较少、起效迅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