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及治疗方案研究
【6h】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及治疗方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二章 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第三章 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第四章 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我国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主攻的重大疾病之一。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3.66亿;我国糖尿病患者9240万,居全球第一位[1]。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已成为发达国家30-74岁成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具有治愈率低,致盲性高,一旦发生难以逆转的特点,所以PDR的防治一直是眼科的难点重点问题,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历史悠久,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因此加大中医药研究,对PDR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意义。PDR的临床防治是综合性治疗,包括流行病学预防、中医辩证论治及眼局部治疗。既往曾有文献报道DR的相关因素研究及中医证候研究,但PDR的研究较少,而且该类研究具有地域性差异,广东地区相对大样本量研究较少;另外抗VEGF药物问世后,对PDR的传统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对我们治疗策略带来了新的景象,而此类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广东地区PDR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及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法研究PDR的治疗方案,为PDR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PDR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及眼科300例广东籍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3组,(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100例,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10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100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探讨PDR与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蛋白排泄率等全身因素的关系。 结果: 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PDR组患者的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肌酐及尿蛋白排泄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三组之间及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肽、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三组之间及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 2.通过x2检验,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PDR组分布最多,三组之间及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广东地区,PDR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低密度白蛋白呈正相关,与空腹C肽、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而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与PDR无相关性。PDR与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相关性。 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研究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学规律及特点。 方法: 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眼科或糖尿病科住院的300例广东籍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采用PASW Statistic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及数据的维护,四诊症状采用描述性分析,对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运用频数分析,通过计算机信息学、流行病学、x2统计学方法,对中医证候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 1.NDR组出现较多的证候是:阴虚、燥热、血瘀。NPDR组为:阴虚、气虚、血瘀。PDR组为:阴虚、气虚、痰湿。 2.PDR证型上以证候组合为主,其中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最多,通过x2检验,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在PDR组分布最多,三组之间及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 4.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与眼底表现相关,眼底出现增殖膜及牵拉性网脱的PDR患者中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较多,经x2检验,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证组合、虚实夹杂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显著的证候特点。本虚为DR病机之根本,在病程的早期以阴虚为主,随后出现气虚,最后出现阳虚。标实则随着病程进展而伴随出现,最先出现燥热,随后出现血瘀,最后出现痰湿。在广东地区PDR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尤其当眼底表现为增殖膜及牵拉性网脱时,则以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为主。 三、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 探讨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案。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眼科确诊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60例(113眼)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玻璃腔注射贝伐单抗Avatin联合光凝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和光凝组(光凝组联合中药治疗),通过比较视力、眼压、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玻璃体再出血情况,经Wilcoxon秩和检验及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探讨PDR的治疗方案。 结果: 1、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以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分析。联合治疗组:治疗后4w、8w、12w BCVA呈逐渐提高的趋势,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光凝组:治疗后4w视力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在8w、12w BCVA有所提高,与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BCVA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2、视网膜新生血管(NVE)渗漏面积 联合治疗组与光凝组治疗后NVE渗漏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但联合治疗组NVE渗漏面积较对照组减少更加显著,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新生血管消退情况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7眼(67.3%)完全萎缩,14眼(25.5%)部分萎缩,4眼(7.2%)无明显变化。光凝组治疗后25眼(43.1%)完全萎缩,18眼(31.0%)部分萎缩,15眼(25.9%)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4、黄斑水肿 联合治疗组与光凝组治疗后CMT均较治疗前明显变薄(P<0.01),联合治疗组较光凝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5、玻璃体再次出血发生率 联合治疗组6眼(10.9%)在治疗后3个月期间出现玻璃体积血。光凝组15眼(25.8%)出现玻璃体积血。光凝组玻璃体积血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6、眼压 联合治疗组与光凝组治疗后4w、8w、12w IOP与治疗前相比及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7、Avastin安全性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未出现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并发症。 结论: 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治疗联合中药疗效更优于光凝组,抗VEGF药物可作为视网膜激光光凝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