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6h】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1.1.1 流行病学研究

1.1.2 发病机制

1.1.3 诊断标准

1.1.4 治疗现状

1.2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1.2.1 中医病名的认识

1.2.2 中医病因研究

1.2.3 中医治疗现状

1.3 临床路临简述

1.3.1 临床路径的概念

1.3.2 临床路径的历史和发展

1.3.3 临床路径的优点

1.3.4 临床路径的不足

1.3.5 临床路径的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方法

2.2.2 研究指标

2.2.3 统计分析

2.2.4 技术路线图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临床资料

2.3.2 样本同质性

2.3.3 实施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

第三章 分析和讨论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临床路径实施评价指标

3.2.1 住院时间

3.2.2 住院费用

3.2.3 临床症状改善和疗效

3.2.4 患者满意度

3.2.5 肠镜执行情况

3.2.6 中医特色治疗

3.3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肠道动力学和内脏感觉异常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是指一组包括有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液便/硬结便)、腹痛及腹胀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近年来临床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而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随着政府推行低水平、广覆盖、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制度,为确实保证医疗质量和临床效益,不少医疗机构开始引进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然而,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路径研究目前尚未有报道,这不利于实现中医诊疗行为的规范化和中医有效方法及经验的推广,因此,建立合理、规范、标准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路径并应用于临床是我们要深入的一个课题研究。 目的: 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的实施效果并对该路径做出科学评价,为进一步建立一个规范化的临床路径提供研究依据。 方法: 采用同期队列研究,于2011年8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消化科住院的IBS患者为路径组,共41例,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消化科住院的IBS患者为非路径组,共42例。路径组按照IBS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执行治疗方案,非路径组治疗方法不受限制。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的改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总费用、患者满意度、肠镜检查执行情况及中医特色疗法执行情况。 结果: 1.两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其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症状均可得到有效控制,但路径组在改善腹胀方面,疗效优于非路径组(P<0.05); 2.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较非路径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路径组平均住院总费用较非路径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患者满意度评分、中医特色疗法、西医治疗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5.3天内完成肠镜检查情况路径组明显优于非路径组(P<0.05)。 结论: 临床路径实施后可以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总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改善了腹胀症状,提高了3天内肠镜检查执行率,然而临床路径对临床总体症状的改善、临床疗效评价、患者满意度方面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临床路径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著录项

  • 作者

    陈利清;

  •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绍刚;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内科学;
  •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 中西医结合; 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