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性粒细胞指数在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6h】

中性粒细胞指数在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生物学特征

一、来源

二、表达

三、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与疾病的关系

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二、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

四、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s)

五、外科疾病(Surgical diseases)

六、肿瘤(Tumor)

七、其他疾病

第三节 脓毒血症的研究现状

一、简介

二、诊断标准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

一、研究对象

二、入选条件

三、主要试剂

四、主要仪器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中性粒细胞指数(CD64+/CD163ˉ指数)的检测方法及分析

二、炎症指标检测方法及分析

三、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的检测方法及分析

四、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表达的检测方法及分析

五、统计学处理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健康人中性粒细胞指数的结果分析

二、疾病组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及组内相关性分析

三、感染疾病组组间存活率比较

四、脓毒症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CD163ˉ指数、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的动态观察结果

五、ROC曲线分析

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比较

第四节 电镜分析

一、超薄切片技术与电镜技术

二、电镜样本制作及方法

三、电镜观察结果

第五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观察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指数(CD64+/CD163-指数)的表达水平;对脓毒血症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观察脓毒血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该指数的变化水平,以期为脓毒血症患者的病程发展及预后提供更准确、有价值的临床依据; 2.将这一指数应用于其他疾病中,观察非脓毒血症感染疾病患者(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指数(CD64+/CD163-指数)的表达水平,并与脓毒血症患者作比较,观察该指数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疾病程度的关系; 3.对上述疾病患者同步进行各种与感染有关的血清学指标如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blood cell,WBC)总数计数及分类检测,对所有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中性粒细胞指数与这些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4.与前期课题中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及淋巴细胞表面CD4+CD25+CD127LOWTreg作比较,进一步观察分析这些指标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相互关系。 方法: 1.疾病组:选取脓毒血症组32例,选择其中10例作动态监测观察;非脓毒血症感染疾病组(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30例;非感染性疾病组(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35例,收集上述各组患者EDTA-K3抗凝全血标本,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指数(CD64+/CD163-指数)的表达水平,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正常对照组:选取来院体检健康成年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其EDTA-K3抗凝全血标本,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指数(CD64+/CD163-指数)的表达水平,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3.同期收集上述各组人群血清及全血标本,运用一步免疫测定夹心法和最终荧光检测法(ELFA)定量检测PCT水平、运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CRP水平、运用全自动血球计数法定量分析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CD14表达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CD25+CD127LOWTreg表达水平; 4.分析脓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指数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程发展的关系;运用SPSS13.0软件对上述各组人群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方差分析及组内相关性比较,并作ROC曲线分析; 5.运用透射电镜法观察脓毒血症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及结构的变化程度,从而验证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指数(CD64+/CD163-指数)在脓毒血症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 1.本实验发现,脓毒血症组、非脓毒症感染组的CD64+/CD163-指数及其他各项指标均高于非感染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的CD64+/CD163-指数、PCT均高于非脓毒症感染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CD64+/CD163-指数与PCT、CRP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20、0.372,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WBC无相关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2.本研究发现,脓毒血症组的CD64+/CD163-指数及HLA-DR/CD14、CD4+CD25+CD127LOWTreg均与非感染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的CD64+/CD163-指数、HLA-DR/CD14均与非脓毒症感染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CD64+/CD163-指数与HLA-DR/CD14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值为-0.42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CD4+CD25+CD127LOWTreg无相关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3.电镜观察验证:脓毒症患者组的标本中可观察到胞内出现较多核左移的现象,出现中毒颗粒,而且可见较多的高电子密度的细胞,胞质内有较多的低电子密度颗粒,有的细胞有大的空泡,颜色加深、电子密度加大。且随着脓毒血症患者的疾病程度的减轻,高电子密度的细胞逐步减少,电子密度逐步减弱,颜色变浅。 本文主要创新点: 1.本实验运用荧光标记抗体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指数,加入了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的检测,只分析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CD163-的表达情况,排除单核细胞CD64+/CD163+、淋巴细胞CD64-/CD163-的表达情况,从而排除了单核细胞中CD64的干扰,使得分析结果更准确可靠; 2.对脓毒血症患者进行第1、3、6、9天动态监测,观察发现该指数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 3.运用透射电镜法观察中性粒细胞的结构改变,验证了该改变与中性粒细胞指数变化相关,且与疾病病情转归相符。 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指数明显高于健康人,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从动态监测结果及电镜观察结果可知,该指数可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病程发展评估及疗效观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