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6h】

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

一、乳腺增生病的概念及国内患病现状

二、乳腺增生病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

三、乳腺增生病的疼痛评估

四、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概况

第二节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

一、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概念以及经络关系

二、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

三、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观察资料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脱落病例及其处理

七、中止试验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意外及处理

四、疗程

五、观察项目

六、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病例基线(治疗前)资料

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亚健康状态得分的比较

三、治疗结束后三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四、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第四节 讨论

一、穴位贴敷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探讨

二、亚健康状态与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相关性

三、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HMG)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以周期性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为临床特点,常有烦躁、易怒、焦虑等情绪体验,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肝脾肾三经和冲任两脉与乳房关系最密切,肝郁脾虚是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基本病机。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通过中药对穴位的敏感性和刺激作用以及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无创痛穴位刺激疗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乳腺增生病治疗周期长,患者难于坚持服药,因此,该疗法在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目的: ①通过观察穴位贴敷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贴敷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优势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②采用亚健康状态自评量表(SRSHS)进行测试,以探讨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评价穴位贴敷法对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亚健康状态的影响。 研究方法: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门诊及针灸门诊选取63例符合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治疗组33例和针刺加电针对照组30例。穴位贴敷治疗组选取气海、天枢、肩井、期门、关元、足三里、膻中、太冲穴等外敷“穴位贴敷药”,每周三次,每次贴敷6~8个小时。针刺加电针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每周三次,每次针刺加电针持续30分钟。两组均以28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月经期停止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1疗程、2疗程和治疗结束后三个月的乳痛肿块总积分、肝郁脾虚症状总积分、亚健康状态得分和程度分级。所有观察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亚健康状态得分与同龄健康女性比较,均见到显著性统计学差别(均为P<0.001);两组患者的亚健康状态得分均高于同龄健康女性。 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与亚健康状态得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乳痛肿块总积分和症状总积分与亚健康状态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均为 P<0.001)。 ③治疗前、治疗1疗程、治疗2疗程和治疗结束后三个月,四次重复测量的结果显示,两组症状总积分与亚健康状态得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现好的发展趋势,症状总积分和亚健康状态得分明显下降。但是,治疗组症状总积分和亚健康状态得分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结束3个月时,治疗组对乳痛肿块的近期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6.7%,两组见到显著性统计学差别(P<0.01),亚健康状态亚得到明显的改善。 结论: ①穴位贴敷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具有“身心同治”的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小,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②乳痛、肿块症状越明显、肝郁脾虚证的负性情绪状态就越严重,进而引起亚健康状态程度升高。亚健康状态与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