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数据挖掘“胃咽合病”辨证分型及许鑫梅教授用药规律探讨
【6h】

基于数据挖掘“胃咽合病”辨证分型及许鑫梅教授用药规律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综述部分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

一、古代中医对胃咽相关的认识

二、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病机及中药治疗

三、胃咽合病的病机及治疗

第二节 西医研究进展

一、现代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描述

二、胃咽合病西医诊治

三、GERD与胃咽合病的相关性研究

四、癔球症与胃咽合病的相关性研究

第二章 文献研究部分

前言

第一节 数据准备和预处理

一、文献资料

二、文献处理方法

第二节 基于文献研究的胃咽合病证候分析

一、基本证型

二、肝胃不和类证候

三、气郁痰阻类证候

四、肝胃不和与气郁痰阻类证候构成比

五、脾胃虚弱类证候

六、证候总结

第三节 基于文献研究胃咽合病证候要素的提取

第四节 基于文献研究胃咽合病靶位的提取

第五节 证候要素的组合规律

第三章 临床研究部分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临床表现分析

三、西医诊断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四、用药规律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现代文献中胃咽合病的辨证规律

一、证型分布规律

二、证素分布规律

三、靶位分布规律

第二节 许氏治疗胃咽合病辨证规律及用药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门诊胃咽合病患者病例资料收集表

附录2:英文缩略语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挖掘近代文献关于胃咽合病的辨证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 2.通过临床研究挖掘胃咽合病在临床中的证型分布规律。 3.通过归纳总结,学习许鑫梅教授胃咽合病的用药经验。 方法: 1.以近20年公开发表的关于胃咽合病的中医文献为主,将胃咽合病所涉及的证候进行分析与总结,尝试进行胃咽合病的证候、证素及靶位研究。 2.在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门诊胃咽合病患者80例,年龄16~75岁,性别不限,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整理胃咽合病的证型分布。 3.运用Excel软件录入许鑫梅教授治疗此80例胃咽合病患者的中药处方,通过数据分析处理,挖掘许氏治疗胃咽合病的用药规律。 成果: 通过对近20年发表的关于胃咽合病的文献研究发现,胃咽合病的主要证候为肝胃不和(19次26.8%)、气郁痰阻(18次25.2%)、脾胃虚弱(20次28.2%)及肺胃阴虚(8次11.3%)四个证候,其中因部分证候有所重叠,故总频数略高于最初所统计基本证型频数。 通过文献阅读,结合专业知识,对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名称进行规范和整理,共提取胃咽合病的基本证型71种,对71种基本证型提取胃咽合病的证候要素,整理后得到以下个证候要素:气虚、气郁、痰、内热、阴虚、内湿、阳虚、血瘀、气逆、内燥、血虚;文献关于胃咽合病的证候要素以气虚、气郁及痰为前三位要素,其中气虚与气郁二者频数相近(分别为36、33次)。证侯要素当中属本虚的要素包括:气虚、阴虚、阳虚、血虚,其中以气虚和阴虚为本虚最主要证候要素。标实证候要素包括:气郁、痰、内热、内湿、血瘀、气逆、内燥,其中以气郁和痰为标实最主要证候要素。 对71种证型提取胃咽合病的靶位,整理后得到9个靶位,所有靶位累计出现频数为129次,其中频数为10次以上的证候为脾、胃、肝、肺,可见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肺,此外胸膈、胆、心、大肠、肾脏出现频数均为1,此五者与本病相关性较小。 将证素组合分为虚证、实证以及虚实夹杂证,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三者频数分别为23、22、26次,可知证素组合中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证比例接近,但以虚实夹杂证相对较多,因此关于胃咽合病的辨证,大多数学者认为属于虚实夹杂证。研究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发现证素的组合形式共有单证素、二证素组合、三证素组合、四证素组合4种,其中二证素组合频次最多,占46.5%,单证素组合次之,占38.0%,三证素、四证素组合频次较少,分别占9.9%、5.6%。 通过80例胃咽合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临床研究中,发现临床中本病证型分布上以脾胃虚弱(32%)、肝胃不和(29%)证型相对较多,而气郁痰阻(20%)、胃阴不足(19%)证型相对较少,而在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的构成比上,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病人明显高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人。 通过统计分析80例患者的中药处方,共计使用中药68种,共计946药次,发现以补益药(252次)、化痰止咳平喘药(198次)、清热药(120次)、解表药(102次)4者使用频数超过100次。统计得出使用10次以上的药物有23种,按照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甘草、白术、浙贝母、法半夏、茯苓、苏梗、瓦楞子、郁金、党参、太子参、土牛膝、射干、木贼、珍珠母、岗梅、砂仁、诃子、救必应、沉香、木蝴蝶、浮小麦、麦冬、槐花。 结论: 通过文献挖掘结合门诊病例收集分析,初步整理胃咽合病的辨证分型,胃咽合病的主要证型为:肝胃不和、气郁痰阻、脾胃虚弱及胃阴不足四个证型。证侯要素当中属本虚的要素包括:气虚、阴虚、阳虚、血虚,其中以气虚和阴虚为本虚最主要证候要素。标实证候要素包括:气郁、痰、内热、内湿、血瘀、气逆、内燥,其中以气郁和痰为标实最主要证候要素。所以本症以痰凝咽部为标,脾胃受损、气机不利是本,治疗必须标本同治。许氏在治疗本病中注重标本兼治,本虚为脾胃气虚、胃阴不足,故擅用四君子汤药物;胃阴不足用太子参、麦冬、石斛等滋阴养胃而不滋腻,补益当中常佐入宣肺、理气之药以调畅气机;并且兼顾清热、化痰、化湿等治法以治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