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腑泻浊法调节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的回顾性分析
【6h】

通腑泻浊法调节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的回顾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慢性脏病竭钙磷代谢紊乱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相关综述

1.1.1 发生机制

1.1.2 钙碑代谢紊乱的危害

1.1.3 高磷血症的防治

1.2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中医研究进展相关综述

1.2.1 总结各医家“通”法

1.2.2 现代中医药治法对钙磷的调节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选择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分组

2.1.5 研究方法

2.1.6 纳入病人的其他常规处理措施

2.1.7 筛选范围

2.1.8 统计数据

2.1.9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钙磷乘积

2.2.2 一般情况

2.2.3 一般症状

2.2.4 原发病

2.2.5 治疗措施

2.2.6 回归分析

2.3 讨论

2.3.1 结果分析

2.3.2 可能的发生机制

2.3.3 应用的可行性

第三章 结语

3.1 研究结论

3.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而其中钙磷代谢紊乱不但是常见并发症,也是引发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这大大影响了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因此有效地控制钙磷代谢是治疗肾衰患者的其中一项重要举措。目前高磷血症的治疗手段包括了饮食限制摄入、血液净化治疗、磷结合剂的合理使用。由于磷几乎存在于我们日常所需食物中,尤以果仁类及含蛋白质食物中居多。虽然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提倡低蛋白饮食,但磷的控制仍不易实现,且难以维持所需营养。传统的磷结合剂易被吸收,在体内潴留,引起的副作用大,在使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新一代非钙、非铝结合剂的使用剂量大、价格高,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中医认为肾病病性属本虚标实,治肾病不仅补虚,更以“通”为法,且根据磷的生理排泄途径及现有的对中药复方制剂及中医特色疗法的研究,故推测通腑泄浊法对控制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本研究宗旨在于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探索通腑泄浊法治疗与血磷控制情况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为今后临床前瞻性研究提供客观的参考。 目的: 通过调查本院患者接受通腑泄浊法治疗的相关用药情况及对血磷、血钙的影响,探讨该疗法与血磷控制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分析96例病例,按血磷下降与否分为血磷下降组及血磷上升组,对比两组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治疗时间、治疗方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变化。 结果: 1.将96例患者按治疗后血磷下降与否分为两组,其中血磷升高组35例,下降组61例,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性别、年龄、治疗时间、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改变、原发病、胃纳改变、是否使用通腑泄浊法、使用不同的通腑泄浊法均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两组患者组间比较使用通腑泄浊法种类存在显著差异(P<0.05)。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OR>1,95%置信区间为1.045-2.587,P=0.032,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使用通腑泄浊法种类越多,可能对血磷的下降有比较好的效果。 2.慢性肾衰患者其性别、年龄、胃纳、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治疗时间、CKD分期、中医证型、使用的不同的通腑泄浊法可能与对钙磷代谢的调节影响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