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6h】

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立论依据

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病因

1.2 发病机制

1.3 临床分类及表现

1.4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

1.5 神经病理性疼痛西医药治疗

2.中医对疼痛病因病机认识

3.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医药治疗的实验研究

3.1 中药复方镇痛疗效观察及机制探索

3.2 单味中药镇痛效果观察及研究

3.3 中药单体或其有效成份提取物镇痛作用观察及研究

4.神经病理性疼痛实验研究动物模型

4.1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

4.2 L5/L6脊神经结扎模型的结扎(SNL)模型

4.3 背根神经节的持续受压(CCD)模型

4.4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SNI)模型

4.5 L5脊神经前根切断(LSVRT)模型

4.6 坐骨神经吻合术后模型

4.7 长春新碱诱发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5.姜黄素的药理研究

5.1 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5.2 抗癫痫作用

5.3 抗帕金森作用

5.4 脑血管病的影响

5.5 姜黄素对CCL2的调节作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SNI大鼠疼痛稳定性观察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方法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6.讨论

第二节 SNI大鼠不同时间点对脊髓背角CCL2表达水平的变化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方法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6.讨论

第三节 姜黄素对SNI大鼠镇痛疗效观察及镇痛作用的机制探讨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方法

4.实验结果

5.结论

6.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实验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min,Cur)对部分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痛行为的影响,并探索其内在机制与CCL2/CCR2通路的相关性。
  实验方法:
  1.神经病理性疼痛SNI大鼠疼痛稳定性观察:雄性SD大鼠20只,基础痛阈值筛选后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SNI模型组,疼痛行为学评价:SNI大鼠术后3d、7d、12d、18d、25d、28d、32d、39d的50%机械撤足阈值(PWT)。
  2.SNI大鼠不同时间点对脊髓背角CCL2表达水平的变化:分别取SNI术后第3d、7d、12d、18d、28d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每组各三只)术侧脊髓背角,用Western bloting实验方法检测脊髓背角趋化因子CCL2的表达水平。
  3.姜黄素对SNI大鼠镇痛疗效观察及镇痛作用的机制探讨:雄性SD大鼠40只,基础痛阈值筛选后大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SNI溶剂(SNI)组,模型给药低剂量组(SNI+Cur15)、模型给药中剂量组(SNI+Cur25)、模型给药高剂量组(SNI+Cur50)及模型普瑞巴林组(SNI+PGB),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均建立SNI模型。术后第7天评价造模成功后,模型给药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15mg/kg、25mg/kg、50mg/kg的姜黄素溶液,SNI溶剂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剂(7%DMSO+2%TW80);普瑞巴林组大鼠每日灌胃给药15mg/kg。每日给药2次,连续给药14d。疗效评价:六组大鼠造模前及术后7d、8d,9d、12d、15d、18d、21d测定PWT值。机制探讨:术后第21d行为学测试后取正常对照组,SNI溶剂组和SNI+Cur组(25mg/kg,bid,14d)术侧脊髓背角,术侧背根神经节(DRG)、坐骨神经残端及血清标本,用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脊髓背角趋化因子CCL2、CCR2、IBa1的表达水平及DRG趋化因子CCL2的表达水平。ELISA实验方法检测坐骨神经残端及血清中CCL2表达水平。
  实验结果:
  1.SNI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PWT值比较:SNI模型术侧后肢于术后第3d PWT值明显下降;术后第7d,PWT值稳定在2g左右,疼痛持续时间长,稳定性好;SNI组大鼠术侧后肢于术后第3d、7d、12d、18d、25d、28d、32d、39d的PW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2.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SNI术后第3d、18d脊髓背角趋化因子CCL2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大鼠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d,第12d及第28d CCL2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3.姜黄素对SNI大鼠镇痛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3.1疗效观察:
  术后第10d,SNI+cur25组、SNI+cur50组、SNI+PGB组较SNI溶剂组大鼠的PWT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SNI+cur25组大鼠的PWT值分别与SNI+cur50组大鼠、SNI+PGB组大鼠相比,PWT值无明显差异。
  术后第14d,SNI+cur15组大鼠较SNI溶剂组的PWT值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第19d,SNI+cur25组大鼠较SNI+cur15组的PWT值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SNI+cur25组大鼠的PWT值与SNI+cur5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
  术后第21d(即给药第14d),SNI+PGB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及SNI模型组体重明显下降。术后第35d(即停药后14d) SNI+PGB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及SNI模型组体重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机制探讨:
  ELISA实验方法检测SNI溶剂组大鼠坐骨神经残端(LSnn)、血清CCL2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SNI+Cur组大鼠与SNI溶剂组大鼠比较,SNI+Cur组大鼠坐骨神经残端(L-Snn)、血清CCL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NI溶剂组大鼠DRG CCL2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SNI+Cur组大鼠与SNI溶剂组比较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
  SNI溶剂组大鼠脊髓背角CCL2及CCR2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SNI+Cur组大鼠与SNI溶剂组比较无明显降低,无统计学意义。
  SNI溶剂组脊髓背角Iba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组之间、SNI+Cur组与SNI溶剂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论:
  1.SNI模型术侧后肢于术后第3d PWT值明显下降;术后第7d,PWT值稳定在2g左右,疼痛持续时间长,稳定性好。
  2.SNI术后第3d、7d、12d、18d、28d脊髓背角趋化因子CCL2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均有升高趋势,其中术后第3d,18d脊髓背角CCL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3.姜黄素可提高SNI大鼠机械痛阈值。镇痛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但有拐点,镇痛作用最佳浓度为25mg/kg,bid(50mg/d)。与普瑞巴林阳性对照组相比,作用无明显差异。其机制可能与DRG中下调CCL2的表达有关,与脊髓背角CCL2及CCR2、术侧坐骨神经残端及血清中CCL2均无明显相关性。与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