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三胚层组织结构的《伤寒论》六经实质探讨与应用研究
【6h】

基于三胚层组织结构的《伤寒论》六经实质探讨与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以传统中医理论解读

1.1.1 经络说

1.1.2 脏腑说

1.1.3 气化说

1.1.4 地面说

1.1.5 六部说

1.1.6 形层说

1.1.7 八纲说

1.1.8 六界说

1.2.以现代医学理论解释

1.2.1.病理层次说

1.2.2 病理神经动态说

1.2.3 高级神经活动说

1.2.4 症群说

1.2.5 环节说

1.2.6 阶段说

1.2.7 体质说

1.2.8 病理时相说

1.2.9 证候抽象说

1.3 从多学科多角度分析

1.3.1 时空说

1.3.2 集论说

1.3.3 模糊聚类说

1.3.4 理想模型说

1.3.5 多级多路立体说

1.3.6 二值逻辑三维说

1.3.7 系统说

1.3.8 其余诸说

1.4 从组织结构部位论说六经与脏腑

1.4.1 刘绍武“三部六病”说

1.4.2 田合禄“三部六经”说

1.4.3 郭生白“三部六经病”说

1.4.4 胡希恕“三部六经”及其“三步辨证”法

1.4.5 五脏与三胚层

1.4.6 三阴三阳与三胚层

1.4.7 三胚层演化与六经

第二章 试论三胚层组织结构与六经的关系

2.1 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2.2 “胚胎六经”

2.2.1 外胚层

2.2.2 内胚层

2.2.3 中胚层

2.3 “六经系统”

2.3.1 太阳肤表系统

2.3.2 少阴心肾系统

2.3.3 厥阴肝心包系统

2.3.4 少阳胆三焦系统

2.3.5 太阴脾肺系统和阳明胃肠系统

2.4 六经的有机联系及意义

2.4.1 “胚胎六经”是“六经系统”之根

2.4.2 “三胚六经”成为汇通中西医的纽带

第三章 三胚层与六经及其相关方证的辨证思考

3.1 六经辨证是最基本的辨证体系

3.2 《伤寒论》六经病的六气病机及其方证分析

3.2.1 太阳病证治

3.2.2 寒热痰湿水饮杂合病证治

3.2.3 少阳病证治

3.2.4 阳明病证治

3.2.5 太弱病证治

3.2.6 阳明太阴寒热燥湿杂合病证治

3.2.7 少阴病证治

3.2.8 厥阴病证治

3.3 “三胚、六经、方证”三位一体的辨证思路

3.4 “三胚六经”相关充实和发展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3.5 临床实践意义

3.5.1 “三胚六经”相关指导临床

3.5.2 “三胚六经”相关实践应用

第四章 临床应用研究及病例分析

4.1 桂枝汤研究概况

4.1.1 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4.1.2 古代医家的运用

4.1.3 桂枝汤现代临床应用

4.1.4 实验研究概况

4.1.5 桂枝汤的应用与六经的关系

4.2 临床研究

4.2.1 桂枝汤加味治疗屈光不正(或伴斜视、弱视)

4.3 病例分析

4.3.1 异病同治

4.3.2 同病异治

4.3.3 疑难病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伤寒论》自经晋·王叔和、宋·林亿等多人多次整理,开启《伤寒论》研究整理之门。研究《伤寒论》者当首推王叔和。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首开注解《伤寒论》之先河。《伤寒论》的研究关键在于六经,因而历代医家对伤寒六经实质的研究形成了多种学说,但都离不开从病位、病性、病型和病程四个方面去解读。明清以前(1840鸦片战争以前)多从传统中医理论去解读,有经络说、脏腑说、地面说、形层说、六部说、六界说、气化说和八纲说等。近、现代中西医汇通派即结合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进行解释。晚近有医家试图以器官组织结构的解剖生理去构建六经体系,以刘绍武的“三部六病”学说阐述较为明了,已经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流派。还有“三部六经”论者,但仍不出传统脏腑经络之窠臼,与组织结构相关的内容还未深入。还有学者提出中医五脏与三胚层的关系,其后直提三阴三阳与三胚层有密切的关系,但其对中医五脏的内涵及六经组织结构相关的内容尚欠清昕、不够完备。此文有望通过分析三胚层分化的器官组织,从机体的系统结构上揭示六经实质及其辨证体系的相关性,基于这一理论并进行临床应用研究,以验证其科学性,冀其能有效地指导临床。
  方法:
  一、文献研究。全面疏理剖析历代医家对六经的传统及现代的认识。特别是晚近刘绍武的“三部六病”理论学说和其他学者提出的中医五脏与三胚层、三阴三阳与三胚层、三胚层演化与六经等论说,都基于从组织结构上认识六经,但还比较粗糙且欠具体和系统深入的分析归纳,缺乏实证和临床实践性应用。
  二、提出“三胚六经”相关理论。通过比较分析三胚层组织结构特点和六经的脏腑功能特性,提出“胚胎六经”与“六经系统”的概念,以“胚胎六经”的三胚层组织结构归纳构建“六经系统”,并展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胚胎六经”:即三胚层的外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分别对应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经。“六经系统”:机体发育成熟后,从胚胎分化的组织器官形成各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如西医按结构与功能分九大系统,中医按不同功能特性可分为六经系统,五脏六腑系统,经络系统等。《伤寒论》本无六经之说,后世研究发展形成六经辨证体系。由于六经包含脏腑、经络及其气化功能,故六经辨证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各种病症。本文表达的‘六经系统”是对“胚胎六经”,脏腑学说及西医器官系统的贯穿和总概括。分为太阳肤表系统,少阴心肾系统,厥阴肝心包系统,少阳胆三焦系统,太阴脾肺系统和阳明胃肠系统。“三胚六经”相关表明:“六经系统”是“胚胎六经”三胚层组织结构的系统组合。
  三、试以“三胚六经”相关理论分析中医辨证论治。
  四、以“三胚六经”相关为立方依据,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屈光不正观察疗效,以论证这一理论的科学性。
  桂枝汤加味治疗屈光不正(或伴斜视、弱视)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人(吴邱保西医内科)诊所就诊治疗的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未成年组(<18岁)和成年组(≧18岁)。未成年组54人(男32人,女22人),年龄3~17岁,平均10岁;共108眼,其中正常6眼,患眼共102眼,单纯弱视3眼,远、近视99眼(或伴散光44眼、或伴弱视18眼、或伴斜视7眼)。成年组46人(男25人,女21人),年龄21~65岁,平均38岁;患眼共92眼,单纯弱视1眼,远、近视91眼(或伴散光29眼,或伴弱视3眼)。
  2、诊断标准
  (1)根据《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75]:在常态调节情况下,远(或近)视力降低,近(或远)视力正常,检影为近(或远)视性屈光不正,使用负(或正)球镜片(或加柱镜片)可提高远(或近)视力的近(或远)视状态。轻度近视≦3.0D,中度近视≦6.0D,高度近视>6.0D[76]
  (2)根据1996年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77]: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8者为弱视。轻度弱视:视力(包括矫正视力)0.7~0.6。中度弱视:视力(包括矫正视力)0.5~0.2.重度弱视:视力(包括矫正视力)≦0.1。
  3、纳入标准
  (1)自觉视远(或近)模糊,眼区发胀不适,易出现视觉疲劳;裸眼远视力<1.0,近视力>1.0,或裸眼近视力<1.0,远视力>1.0;
  (2)经眼科散瞳电脑验光检查;
  (3)符合弱视诊断标准,年龄在4岁以上;
  (4)能按时治疗和定期复查;年龄4岁以上;知情同意。
  4、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者;
  (2)年龄在4岁以下;
  (3)符合纳入标准但依从性差者。
  5、治疗方法
  以本人研究的经验方-益智明目丹(桂枝汤加味益智仁等)成方浓缩剂。
  药品来源:桂枝汤为台湾胜昌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批号:CP2910080
  浓缩单味为广东省一方制药厂出品,批号:益智仁405460T;**……;**……。
  剂量及服法:6.0g·bid,温开水冲服。7天一疗程,平均8疗程(1~13疗程),以达到一定疗效结束,为终止疗程。
  结果:
  一、桂枝汤加味治疗屈光不正(或伴视视、弱视)的疗效
  1、未成年组与和成年组治疗前后裸眼视力比较
  经过治疗,未成年组和成年组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间比较,未成年组较成年组裸眼视力提高变化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未成年组和成年组的治疗疗效比较
  未成年组及成年组内的远视、轻度、中度、重度近视各组间疗效有差别,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以远视和轻度近视的疗效较好,程度越轻效果越好,其中未成年组和成年组的轻度近视治愈率分别为74.5%、48.6%。
  未成年组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51.5%、34.3%、11.1%、3.0%,总有效率为97.0%;成年组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30.8%、20.9%、41.8%、6.6%,总有效率为93.4%。两组间比较,未成年组较成年组疗效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1)。
  3、未成年组和成年组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变化及眼数分布
  经治疗后,未成年组和成年组各视力段的眼球构成比发生较大变化:低视力段眼球减少,高视力段眼球增多(P<0.01,P<0.01);正常视力段,未成年组比成年组眼球有明显的增高率(P<0.01)。未成年组比成年组有较好的疗效,与1和2的检验结果一致。
  4、未成年组与成年组屈光不正中伴弱视眼球疗效比较
  未成年组弱视的疗效优于成年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
  未成年组治愈率71.4%;总治愈率60%。提示弱视未成年组有较高的治愈率。
  5、未成年组屈光不正中伴斜视眼球疗效
  结果7例斜视中,3例治愈,4例好转。中医治疗斜视有很好的疗效。
  以上结果表明:桂枝汤加味治疗屈光不正或伴斜视、弱视均有很好的疗效。
  二、“三胚六经”相关的提出,结合伤寒六经病及其方证的分析,使辨证论治能建立在机体的组织结构之上,辨证便有了明确的病理病位,西医诊断的疾病便能应用六经辨证结合方证准确选方用药,使辨病(病位及病理病性)、辨证(六经病位及寒热虚实病性)、方治(方证病机)三者达到有机的辩证统一,为临床展示了辨病辨证治疗新思路,并以这一理论分析指导临床实践,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用“三胚六经”相关理论剖析了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实质。其所谓“异病”即解剖结构不同,因六经所属相同故同治。如扁桃腺炎和膀胱炎,其解剖病位不同,但二者同属胚胎太阴,故其治可同;同病异治,即病虽在相同的解剖结构部位,因所属的先天六经和六经系统不同故其治不同,如膀胱尿道炎,其解剖病位既属胚胎太阴又属太阳膀胱系统,可从二经论治,其治故异。一言以蔽之,其“病”在解剖部位,其“治”在六经系统,揭示出“病”与“治”的真正内涵。
  结论:
  一、此文通过分析三胚层分化的器官组织,能从机体的系统结构上揭示六经实质及其辨证体系的相关性,即“三胚六经”相关理论学说。通过以太阳病的桂枝汤加厥阴经药物治疗屈光不正,其临床疗效表明:“三胚六经”相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透过用“三胚六经”理论对临床病例的具体分析,揭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实质是由“病”所在的组织器官,而从相关六经系统论“治”。因此,西医诊断的病,就能从相关的六经进行辨证论治,形成“三胚、六经、方证”相应的“辨病、辨证、方治”三位一体的“三胚六经”辨病论治法。运用这理论分析指导疑难病症的治疗,收到理想的效果。
  从“三胚六经”相关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研究分析,此理论的提出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1、证明伤寒六经包含的脏腑经络具有相应物质的组织结构基础。
  2、“三胚六经”可作为连系机体组织器官和中医脏腑经络的纽带。
  3、它能使中医辨证论治有了明确的组织结构病位,更易于达到病与治的中西医直接结合
  4、拓宽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指导疑难病症治疗的思路和范围,拓展了经方的临床应用。
  5、丰富充实了六经的内涵及六经辨证体系,促进中西医结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