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孕患者BMI指数与糖脂代谢相关性及对滋肾育胎丸助孕结局的影响研究
【6h】

不孕患者BMI指数与糖脂代谢相关性及对滋肾育胎丸助孕结局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不孕概念

2 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因

2.1 脂肪含量与排卵性不孕

2.2 BMI指数与不孕

2.3 BMI指数与糖脂代谢

3 中医对不孕的研究概况

3.1 病因病机研究

3.2 临床治疗研究

3.3 历代中医助孕手段与疗效溯源

4.滋肾育胎丸文献研究

4.1 张锡纯妇科学术思想概要

4.2 寿胎丸由来

4.3 滋肾育胎丸的由来

5 现代医学对不孕的药物治疗

5.1 现代医学对不孕病因、机制的认识

5.2 现代医学对不孕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不孕患者BMI与内分泌、代谢指标和中医体质、证候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试剂与主要仪器

3.研究内容

4.结果

5.讨论

二、滋肾育胎丸辅助IVF-ET的前瞻性研究

1.研究对象

2.试剂与主要仪器

3.研究方法

4.结果

5.讨论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孕患者BMI指数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同时观察BMI指数对中医助孕结局的影响,有助于针对不同BMI指数不孕患者实施不同治疗策略,从而获得更好疗效,
  方法:
  1.文献研究
  检索古今中外文献,对不孕的流行病学、BMI过高或过低所致不孕的病理机制异同作了简述,对中医药助孕的古代、近现代研究作了简要论述,对滋肾育胎丸的来源、疗效研究等进行综述。
  2.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采用回顾性研究:采集台湾私人诊所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不孕患者60例,经知情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合格患者根据纳入的BMI指数归纳到体重过低组(BMI<18.5kg/m2),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超重及肥胖组(BMI≥24kg/m2),每组各20例。回顾治疗前医疗记录资料,观察促排卵治疗前,患者的一般情况,BMI指数与糖脂内分泌代谢情况,以及BMI指数与预后,即IVF促排卵结局,妊娠情况的相关性。同时,观察不同BMI组体质特点以及与中医症候的关联,探讨不孕患者中医体质的倾向性。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指标(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基础体温及月经、胸胁胀痛、四肢欠温、经血色、白带等中医症候特征,受孕结局,BMI值,腰围和臀围等),血清指标(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HOMA-IR、血脂、脂联素、FT4、FSH等),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word2010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参数分析。定性资料计算构成比以及率,构成比及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第二部分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台湾私人诊所的不孕患者120例,将不孕患者按孕前BMI分组(体重过低组(BMI<18.5kg/m2),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和超重及肥胖组(BMI≥24kg/m2),每组40例,在每组内随机将患者分成单纯IVF助孕组及滋肾育胎丸辅助IVF治疗组,各20例。观察滋肾育胎丸治疗相比单纯的IVF助孕,对怀孕率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基础体温及月经、痤疮、毛发等临床体征),糖脂内分泌代谢情况(血清指标),IVF促排卵结局,妊娠情况等。统计学方法同上一部分。
  结果:
  1.不孕患者BMI与糖脂代谢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3组间年龄构成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腰臀比(WHR)可见超重组不孕患者腰臀比WHR要比正常组及低重组明显增加,不孕患者中以腹型肥胖多见,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低重组与正常组相比,肾虚、肝郁症状明显,构成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超重组与正常组相比,痰湿、湿热症状明显,构成比P<0.05,超重组雌激素水平较之于正常组,显着降低,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FSH、LH、以及两者之比,三组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超重组与正常组比较,HOMA-IR明显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B偏高,高密度脂蛋白偏低,瘦素,resistin偏高,脂联素偏低。而低重组,HOMA-IR偏高,FT4偏低,瘦素水平偏低,脂联素水平偏低。上述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BMI组促排卵结局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低重组、正常组、超重组BMI之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不孕原因、助孕方式等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之间Gn总量及天数、hCG注射日血清E2及EM均无明显差异(P>0.05)。体重正常组较超重组及低重组,受精率较高(P<0.05),同时IVF受孕技术获得的成熟卵子率较高(P<0.05)
  2.中医助孕结局与BMI的相关性:三组间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超重组不孕患者腰臀比WHR要比正常组及低重组明显增加,他们中以腹型肥胖多见。低重组WHR较正常组低(P<0.05)。治疗前各配对组别指标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给药组雌激素水平较IVF组高於治疗前,组间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低重中药治疗组,比单纯IVF组空腹血糖水平较低,TC、FT4较高;正常体重组,中药给药比单纯IVF比较,空腹血糖偏低,TSH偏低,FT4偏低;超重组中,中药给药组与单纯IVF比较,胆固醇水平偏低,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偏低,TSH偏低。(P<0.05)滋肾育胎丸辅助IVF对于低重、正常以及超重组的受孕指标均有一定提高,低重给药组相对于IVF组,成熟卵子率、受精率、临床妊娠率较高(P<0.05),而正常体重组给药相对于单纯IVF,获得成熟卵子率较高(P<0.05),而超重给药组相对于单纯IVF助孕组,获得成熟卵子率、临床妊娠率较高(P<0.05)。
  结论:
  1.不孕患者BMI指数与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候有明显相关性,低重组以气郁血瘀质为主,中医证候多为肾虚、肝郁;超重肥胖组以气郁痰湿质为主,证候多见痰湿、湿热。
  2.BMI值异常与内分泌、代谢紊乱具有相关性。超重组具有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内分泌特征,主要表现为血脂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B偏高,高密度脂蛋白偏低),糖耐量受损(HOMA-IR明显升高),相关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激素水平异常(瘦素、resistin偏高而脂联素偏低)。低重组也存在一定的内分泌异常,主要表现为HOMA-IR偏高,FT4偏低,瘦素水平偏低,脂联素水平偏低。BMI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反应体内内分泌代谢水平的。
  3.以滋肾育胎丸辅助IVF-ET治疗不孕症,可以显着提高成熟卵泡率。并提高低BMI组的卵子受精率;使低BMI和高BMI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亦得到显着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单纯IVF-ET组比较,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内分泌代谢状况,对于超重组而言,更为明显,具体表现在: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TSH;对于正常体重组而言,降低空腹血糖及降低TSH明显;对于低重组而言,降低空腹血糖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