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放血拔罐治疗颈项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6h】

放血拔罐治疗颈项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西医对MPS的认识

(一)概念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病理

(四)西医治疗

二、中医对MPS的认识

(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治疗

三、小结

第二章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三、治疗方法

(一)治疗组(放血拔罐组)

(二)对照组(利多卡因组)

三、观察指标

(一)简化McGill量表(SF-MPQ)

(二)压痛阈测定

(三)不良反应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病例完成情况

二、统计结果

(一)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二)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基线情况

(三)疗效比较

(四)不良反应记录

(五)脱落病例记录

第四章 讨论

一、研究背景

二、治疗机理

三、对照组治疗方案的选择

四、疗效评价量表的选择

五、研究结果分析

六、本次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颈项部激痛点放血拔罐治疗为治疗方法,以利多卡因激痛点阻滞为对照,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放血拔罐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syndrome,简写MPS)的临床疗效、作用机理及安全性,为本病制定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案。
  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66名MPS患者,随机分为放血拔罐组(治疗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激痛点放血拔罐治疗方法,在激痛点点刺,快速地用火罐扣在刺出血部位,留罐10min。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治疗,使用0.5%利多卡因溶液在激痛点进行阻滞,两组均为每三天治疗1次,5次治疗作为一个疗程,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3次及第5次后采用进行简化McGill量表评测及压痛阈测定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其不良反应。
  结果:
  66例患者最终完成60例,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通过数据统计可知:
  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在简化McGill量表三组各项评分以及总分、压痛阈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2.SF-MPQ量表总分方面,治疗组在治疗第3次后的评分(16.53±4.26)与治疗前的评分(25.03±5.31)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5次后评分(9.33±2.88)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第3次治疗后对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在治疗第3次后评分(15.70±3.90)与治疗前(24.80±4.91)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5次治疗后评分(8.40±2.7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第3次治疗后对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第3次后、第5次后及治疗第5次与治疗前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感受程度均有下降,且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这结果显示放血拔罐和利多卡因阻滞治疗都能有效地降低疼痛,并同时减轻由疼痛给患者带来的负面情绪,两组治疗效果相当。
  3.压力疼痛阈方面,治疗组在治疗第3次后的评分(4.08±0.61)与治疗前的评分(3.08±0.63)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5次后评分(5.67±0.76)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第3次治疗后对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在治疗第3次后评分(4.00±0.54)与治疗前(3.07±0.60)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5次治疗后评分(5.52±0.57)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第3次治疗后对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第3次后、第5次后及治疗第5次与治疗前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疼痛耐受力方面,治疗组在治疗第3次后的评分(6.07±0.78)与治疗前的评分(4.59±0.92)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5次后评分(7.52±0.8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第3次治疗后对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在治疗第3次后评分(6.01±0.69)与治疗前(4.67±0.65)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5次治疗后评分(7.41±0.57)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第3次治疗后对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第3次后、第5次后及治疗第5次与治疗前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减轻均有客观低减轻,且两组治疗效果相当。
  4.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在使用利多卡因阻滞后有2例在其中一次接受治疗后出现恶心欲吐不良反应,经休息后可缓解。
  5.脱落病例方面,治疗组有2例因在接受治疗途中因时间不能配合脱落,1例因在其他医疗机构接受其他疗法剔除,对照组有1例接受治疗途中因时间不能配合脱落,2例因害怕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终止治疗。
  结论:
  放血拔罐在治疗颈项部MPS与利多卡因药物阻滞疗效相当,证实放血拔罐是MPS有效治疗手段,且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是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治疗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