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晚期大肠癌化疗后中医证候变化规律探讨
【6h】

中晚期大肠癌化疗后中医证候变化规律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大肠癌的认识

1.1.1 大肠癌的中医病机证候

1.1.2 大肠癌的中医证型研究

1.1.3 大肠癌的证候中医分布规律研究

1.1.4 大肠癌的中医治疗

1.2 中药治疗肠癌的机理研究

1.3 中晚期大肠癌的西医治疗

1.3.1 手术

1.3.2 化疗

1.3.3 靶向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技术路线

2.1.2 病例来源

2.1.3 病例选择

2.1.4 治疗方案

2.1.5 证候观察

2.1.6 统计分析

2.2 研究结果

2.2.1 一般情况

2.2.2 病理类型及分期

2.2.3 化疗方案

2.2.4 中晚期大肠癌化疗前后主要证候分析

2.2.5 中晚期大肠癌化疗前后舌象分析

2.2.6 中晚期大肠癌化疗前后脉象分析

2.2.7 中晚期大肠癌化疗前后中医证型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中西医对大肠癌的治疗

3.2 对中晚期大肠癌证候的影响

3.3 问题与展望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晚期大肠癌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规律,为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病例来源: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肠癌患者60例,男例39例,女21例,采用问卷采集技术和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化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借助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临床症状及中医辨证特点,进行证候分型,归纳出中晚期大肠癌化疗前后的常见证型与变化,运用配对的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化疗前后的证候进行比较,筛选出可能有统计学意义及临床意义的证候变化,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等知识,探讨化疗方案治疗肠癌前后中医证候变化规律,配合中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结果:
  中晚期大肠癌化疗前证候较多的系疲倦乏力、面色少华、大便稀溏、腹部胀痛、腹部肿块、恶心欲呕、头晕目眩、纳呆、腹部冷痛、腹胀等。舌脉象方面为舌淡暗、舌红、舌边齿痕、舌胖大、苔薄、苔稍厚、苔白、苔黄、苔润、苔微腻、苔腻、脉细、脉滑等证候。化疗后出现证候较多的依次为纳呆、疲倦乏力、恶心欲呕、面色少华、大便稀溏、肢体麻木、寐差、头晕目眩、腹部胀痛、腹部肿块等。舌象方面为舌淡暗、舌紫暗、舌边齿痕、舌胖大、舌薄、舌稍厚、舌厚、苔白、苔微腻、苔腻、苔润、脉细、脉滑等。
  化疗后证候增加变化较大的有纳呆、恶心欲呕、疲倦乏力、肢体麻木、寐差、口干咽燥、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腹胀等。化疗后证候减少的有腹部胀痛、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苔黄、苔润等。经卡方检测,化疗后变化具有显著差异的系纳呆、恶心欲呕、疲倦乏力、肢体麻木、寐差、舌边齿痕、苔薄、苔稍厚、苔润等证候。
  结论:
  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证候特点为虚实并见,其中,虚证方面可表现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及脏腑功能亏虚;实证方面可表现为痰湿、气滞、血瘀等。化疗后出现的纳呆、恶心欲呕、疲倦乏力等胃失和降、脾气湿蕴等证候,进一步加重了原有的证候。对于化疗后的患者,以化痰利湿,补益气血等治法为主,兼活血化瘀,补而不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