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药线点灸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6h】

药线点灸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探索

一、变应性鼻炎的病因

二、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第三节 传统中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知

一、中医学在变应性鼻炎病因、病机方面的认知

二、传统中医对变应性鼻炎诊治

第四节 对药线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第五节 药线点灸疗法的发展趋势评价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一般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案

二、随机分组方法

三、治疗方案及操作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数据基线分析

三、数据分析

第四节 疗效机理讨论

一、针灸处方

二、药线点灸疗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变态反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主要是由变应原直接诱发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彰显出很大的优势,各种别具特色的疗法和传统针灸相得益彰,突出了祖国医学的特色。针灸具有成本低、治疗方法多样、痛苦小、见效快、操作简单、临床疗效肯定等优点。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手段是激素,肥大细胞稳定剂,抗组胺药物等,改善症状明显,但是毒副作用较大。并且停药后由于体质的特殊性,常病情反复,难以根治。由此发展切实可行、疗效显著的外治方法在此背景下显得极为有意义。
  目的:
  在随机对照的研究条件下,观察药线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另一种简、便、廉、验的方案,并为药线点灸疗法的推广应用及临床疗效寻求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方法:
  在随机对照的要求下,治疗组采用药线点灸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电针治疗穴位以主穴:“鼻三针”(双迎香穴、双上迎香穴、印堂穴)加双攒竹穴、双风池穴,配合辨证取穴。药线点灸两组穴位交替:①迎香穴(双)、下迎香(双)及百会、印堂、耳穴内鼻点,督脉经穴(大椎穴至腰俞穴);②攒竹穴(双),上迎香穴(双),风池穴(双)及耳穴外鼻点、下关元穴、膀胱背腧穴。疗程结束前后均按照症状、体征计分的差值等来进行疗效评定。生活治疗的评价以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的评分来进行评测。
  结果:
  1.研究对象资料:本研究收集的观察病例总共62例,药线点灸加电针组(治疗组)31例,单纯电针组(对照组)31例。在试验过程中,两组分别脱落1个病例,故最终纳入病例每组30例患者。治疗前基线比较结果:在药线点灸结合电针组(治疗组)与单纯电针组(对照组)的比较中,人口学特征:如性别构成、年龄、病程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及治疗后症状体征计分、RQLQ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2.疗效分析: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计分与治疗前症状体征计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鼻炎病情。在疗效统计中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统计所有结果,其中:药线点灸组3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23例,有效的是6例,无效的是1例,单纯电针组30例患者中,显效的是10例,有效的有19例,无效的为1例。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在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上差异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药线点灸结合电针组优于单纯电针组。
  3.生活质量分析:两组病例的治疗前后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RQLQ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试验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且在两组RQLQ评分前后对照的差值比较中,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安全性指标:在试验过程中,治疗组出现1例患者药线点灸部位出现起小水泡、局部皮损等情况,未再针刺及点灸此部位,约3天后水泡吸收,皮损结痂,该例患者完成了接下来的全部试验。对照组无不良反应报告。综上,药线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药线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确切,且在症状积分改善、临床疗效等方面均体现优势性,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各种相关主症及次症,且无副作用、不易复发、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结论:
  药线点灸结合电针及单纯使用电针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而经对照试验治疗表明,药线点灸结合电针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组。由此可见,因药线点灸配合电针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故临床可以推广该治疗方案来对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