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结合麦粒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6h】

电针结合麦粒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研究状况

1.1.1 肩周炎的定义

1.1.2 肩周炎的病因

1.1.3 肩周炎的病变解剖关系

1.1.4 肩周炎的治疗

1.2 中医学对肩周炎的研究状况

1.2.1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1.2.2 肩周炎与经络的关系

1.2.3 肩周炎的辨证分型

1.2.4 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1.2.5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

1.3 麦粒灸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研究状况

1.4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项目比较

2.3.2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CMS、ROM指标评分比较

2.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M评分比较

2.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S评分比较

2.3.6 两组患者治疗后整体疗效比较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3.1 课题设计思路

3.2 电针治疗机理

3.3 麦粒灸作用机理探讨

3.4 选穴释义

3.5 临床疗效分析

3.6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关节活动度和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客观评价电针结合麦粒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选择更具可行性且疗效高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
  选取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传统疗法科门诊就诊的符合中西医肩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符合纳入条件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以1:1的比例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每个组分别有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麦粒灸疗法,常规组单纯采用电针疗法,以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肩前穴、阿是穴为针刺处方的主穴,结合远端配穴。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一次,每周6次,治疗两周后评定疗效。以疼痛指数(VAS)、关节活动度(ROM)和Constant-Murley(CMS)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作为观测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
  结果:
  1.治疗前相关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VAS、ROM及CMS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差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疗法都能改善疼痛;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的VAS评分小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改善疼痛的程度要高于常规组。
  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O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疗法都能改善活动度;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的ROM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比常规组更能改善关节活动度。
  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M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疗法都能改善肩关节功能;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的CMS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常规组。
  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疗法在改善肩周炎的临床症状和功能方面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观察组方面,治愈有7例,显效达15例,有效为7例,无效则1例,总有效率为96.67%;而常规组方面,治愈有4例,显效为9例,有效达13例,无效有4例,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整体疗效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观察组比常规组更优。
  结论:
  本课题观察、探讨了电针结合麦粒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单纯的电针疗法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提高肩关节功能,而电针结合麦粒灸疗法在这些方面更优于电针疗法,疗效更显著,可操作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