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肢机器人和徒手治疗对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6h】

上肢机器人和徒手治疗对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1.1.1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治疗技术

1.1.2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评定方法

1.1.3 小结

1.2 上肢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中应用研究进展

1.2.1 上肢机器人的应用概况

1.2.2 上肢机器人分类

1.2.3 上肢机器人训练的可能机制

1.2.4 上肢机器人的临床疗效

1.2.5 临床需求

1.2.6 小结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内容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

2.2 方案设计

2.2.1 实验器材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统计学分析

2.3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

3.1.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1.2 三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FMA和MBI功能评分的比较

3.2 疗效对比

3.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的比较

3.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的比较

3.2.3 三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疗效的比较

3.2.4 三组患者治疗后ADL功能疗效的比较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4.1 研究结果分析

4.1.1 三组患者的基线情况的比较分析

4.1.2 三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分析

4.2 讨论

4.2.1 强化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

4.2.2 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

4.2.3 上肢机器人疗效的影响因素

4.2.4 三组训练对ADL能力的影响

4.3 结论

4.4 本研究创新之处

4.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4.6 设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2014年12月-2016年4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中到重度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分为3组分别进行传统上肢训练、强化上肢训练和机器人训练,观察3种训练方法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是否有差异性,特别观察在同样的治疗强度和时间的情况下,上肢机器人和传统康复治疗在上肢功能康复中的疗效差异。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强化组和机器人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给予一次传统上肢功能训练,强化组给予强化传统上肢功能训练,包括2次上肢功能训练,机器人组除给予1次传统上肢功能训练外,还进行1次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时长相等。治疗前、治疗后4周采用Fugl-Meyer(FMA)量表上肢部分(UE-FMA)、改良巴氏指数(MBI)对3组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研究纳入的所有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组、强化组和机器人组,三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类型及偏瘫侧分布和治疗前的FMA得分和MBI得分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完成4周的治疗后,三组患者FMA得分和MBI得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存在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之间在FMA得分的差值,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其中强化组与机器人组之间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之间在MBI得分上的差值,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传统上肢训练、强化上肢训练、机器人结合传统上肢训练三种治疗方案都能有效改善上肢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但是强化组和机器人组疗效更加明显,当传统康复治疗和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的强度和时间一样时,两者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上肢功能无论是通过机器人还是人工徒手治疗,都不会有太大差别。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治疗,进行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