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紫外激发稀土掺杂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
【6h】

紫外激发稀土掺杂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LED简介

1.2.1 LED发展历史

1.2.2 LED基本原理及特点

1.2.3 LED的应用

1.2.4 白光LED的实现方法

1.2.5 紫外/近紫外LED芯片荧光粉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单一基质白光BiPO4∶Dy3+,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物相分析

2.3.2 发光特性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Bi3+掺杂YBO3∶Dy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物相分析

3.3.2 发光性能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BaWO4∶Dy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物相分析

4.3.2 光致发光性能分析

4.4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白光LED由于其环保、节能、寿命长等优点而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取代了之前的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气体放电灯,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及生产等各个领域。一般来说,白光LED的形成方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蓝光LED芯片加黄光荧光粉,另一种是紫外LED芯片加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本文研究目的就是研发能被紫外LED芯片有效激发的三基色荧光粉。
  本文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三种稀土掺杂三基色荧光粉,并研究了这些样品的晶相结构、微观特性以及发光性能。
  1、采用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掺杂Eu3+、Dy3+的BiPO4荧光粉:单掺Eu3+时,样品的晶相会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加而由高温相结构转变为低温相结构,当掺杂浓度为0.07,荧光粉发光强度达到最大,继续增加则发生浓度猝灭;单掺Dy3+时,样品的晶相不会随着Dy3+掺杂量的增加而改变,当掺杂浓度为0.04,荧光粉发光强度达到最大,继续增加则发生浓度猝灭;共掺Eu3+和Dy3+时,样品的晶相结构也会随着Dy3+掺杂量的增加而改变,当Dy3+掺杂量达到0.04时也会发生浓度猝灭现象,同时发现Dy3+特征峰强度明显增强是由于晶相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色坐标的分析得出可以通过调节Eu3+和Dy3+的掺杂浓度比来获得白光,因此共掺Eu3+和Dy3+的BiPO4有望在近紫外激发的白光LED领域中获得应用。
  2、通过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掺杂Bi3+、Dy3+的YBO3荧光粉:对它们的晶相结构,发光性能以及在YBO3基质中Bi3+对Dy3+的能量传递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Bi3+和Dy3+之间有能量传递是因为Bi3+的发射光谱与Dy3+的激发光谱有一定的交叠,通过对样品的荧光寿命的分析更加证明了Bi3+和Dy3+之间有能量传递的存在,同时观察到当Bi3+浓度为0.05时,YBO3∶ Dy3+,Bi3+达到最高发射强度。根据CIE色坐标图可以发现YBO3∶ Dy3+,Bi3+可以根据掺杂Bi3+的浓度调节蓝绿光的比率,因此此荧光粉可以作为蓝绿光荧光粉应用于白光LED。
  3、通过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掺杂Dy3+离子的BaWO4荧光粉:通过对比掺杂Dy3+的BaWO4样品的激发发射光谱发现,WO42-基团的发射光谱与Dy3+离子的激发光谱有比较大的交叠,因此WO42-基团与Dy3+之间可能会存在能量传递,并通过对比BaWO4掺杂Dy3+在不同激发光激发下的发射谱,确定了WO42-基团与Dy3+之间确实存在着能量传递,且随着Dy3+浓度的增加,发射光谱强度逐渐增强,最佳Dy3+掺杂浓度为0.05。通过CIE坐标的分析发现,BaWO4∶ Dy3+在259nm激发光下有很好的黄绿光发射峰,有望应用于白光LED中的黄绿荧光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