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南垦区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6h】

海南垦区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区概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1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2.1.2 城镇化发展模式

2.2.1 垦区城镇化

2.2.2 垦区城镇化模式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理论

2.3.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3.3 城乡共生理论

2.3.4 城镇空间结构理论

第三章 海南垦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3.1 城镇化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创建开发阶段(1952-1988)

(2)第二阶段:低速发展阶段(1989-2006)

(3)第三阶段:改革调整阶段(2007-2016)

3.2 城镇化发展水平

(1)经济城镇化水平

(2)人口城镇化水平

(3)社会城镇化水平

3.3 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人口城镇化率虚高现象明显

(2)产业结构矛盾突出,非农产业发展较弱

(3)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渠道不畅,投资后劲不足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5)城镇规划、建设与权责等矛盾突出

(6)“居”的改革不彻底

第四章 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指标选取

(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测度指标选取

4.2 测度方法

(1)各指标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2)计算指标熵值

(3)熵值的冗余度的计算

(4)指标的权重计算

(5)一级指标评价值计算

(6)计算第i 年份城镇化综合质量的指数

4.3 数据的来源与综合评价结果

4.4 测度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特殊体制下海南垦区城镇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5.1.1 场地共生模式内涵

5.1.2 场地共生模式的现实基础与环境分析

5.1.3 场地共生模式特点

5.1.4 场地共生模式的路径选择

5.2.1 场地共建模式内涵

5.2.2 场地共建模式的现实基础与环境分析

5.2.3 场地共建模式特点

5.2.4 场地共建模式的路径选择

5.3 场部单核心型模式

5.3.1 场部单核心型模式内涵

5.3.2 现实基础与环境分析

5.3.3 场部单核心型模式特点

5.3.4 场部单核心型模式路径选择

第六章 海南垦区城镇化发展对策建议

6.1 垦区与地方转变城镇管理理念,拓展合作思路

6.2 垦区推进企业管理升级,建立多元投资体制

6.3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场地产业融合发展

6.4 加强场地间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6.5 加强场地间政策支持和组织协调

第七章 典型案例分析

7.1 八一总场城镇化建设概况

7.2 雅星镇城镇化建设概况

7.3 八一总场与雅星镇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7.4 测度结果分析

7.5 八一总场与雅星镇共建现状

7.6 适宜的发展路径

(1)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园区建设

(2)利用特色资源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决议书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秀红;

  •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
  • 学科 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杜娜;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城市与市政经济;
  • 关键词

    海南; 垦区城镇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