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田园理想的追求——论《一把尘土》中的生态意识
【6h】

田园理想的追求——论《一把尘土》中的生态意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Introduction

2.Eco-criticism

3.DevotiontothePastoralLifeandCriticismontheModernCivilization

4.QuestfortheIdealinSouthAmericaWilderness

5.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伊夫林·沃(1903-1966)是二十世纪英国重要小说家。其作品《一把尘土》(1934)以简洁的文体和辛辣的讽刺为现代很多批评家所称道。本论文以现代文化理论中的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依据,从生态视角挖掘小说《一把尘土》中所蕴含的新意。本文以文本分析为基础,探讨文中对田园梦想的追求,对现代科技文明的深刻批判和逃遁到南美洲荒原寻梦的真正内涵,挖掘出文中浓郁的田园生态意识,分析小说对现代文明带给自然和传统价值之戕害的认识,寻找当今生态危机的根源,探索解决文明危机的出路,从而激起人们回归田园的渴望,以恢复人类美好的自然家园。
   论文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介绍了作者及小说内容,回顾国内外对《一把尘土》的研究成果,并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及与前人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出发点。
   第二部分导入论文所采用的理论基础,分析生态批评的起源,早期阶段和当代发展,揭示生态批评的理论内涵。
   第三部分题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现代文明的批判”。首先论述的是小说中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文本分析,一方面说明《一把尘土》中有浓厚的田园文学传统。英国乡村清新美丽的自然风景,朴实敦厚的人们和踏实简朴的田园生活方式体现了深深的田园生态意识,为后文抨击现代文明作了铺垫。另一方面,从主人公托尼对其传统生活模式的不屈不挠的坚持,分析小说对传统价值和旧的体制的肯定,对老屋,土地及员工的义务和责任感,得出小说中体现了土地伦理观念和对节约型传统生活模式的认可。
   其次论述小说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小说认为现代文明越来越远离自然,漠视甚至曲解自然性。更为严重者,传统生活模式的根基正在受到侵蚀,代表着节约型生活模式的老屋面临威胁,将要为以舒适性为标准的现代装饰替代。其次,小说体现出现代都市已进入高消费阶段,最大程度满足物质需求是现代人的生活标准,揭示地球资源日益匮乏的根源。通过狩猎中托尼儿子之死,小说还观察到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狩猎活动造成巨大破坏,认识到人类活动如果影响了自然,也会给自身带来灾难。
   第四部分题为“寻梦南美洲荒原”。一方面分析主人公逃遁到南美洲荒原的象征意义。田园梦想的破灭和现代文明的威胁迫使托尼逃离污浊的文明世界而去南美洲寻找理想的净土。南美洲荒原因此具有作为逃避的目的地和作为寻梦的目的地的二重意义。另一方面分析小说对荒原独特性、独立性的认识。通过对荒原中自然不同侧面的认识,小说认识到自然以其独特性、独立性影响着人的感官体验和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主人公从另一层面体验了精神的回归。此外,小说展示了自然的不可征服性,认为人类叫嚣的“科技神话”并不能完全驯服自然,在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从而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
   第五部分是结论。这部分总结《一把尘土》体现出浓厚的生态意识,具有生态文学的基本特性,并挖掘小说蕴含的深层次警示意义。尽管小说体现的生态意识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启迪人们以全新的态度认识自然的独立性,重新评价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呼唤田园生活的回归;这对于在新的背景下探析当今生态危机的根源,寻找走出现代文明困境的出路有着理论与实践意义,体现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社会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