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席的童年——对当前城市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知识学研究
【6h】

缺席的童年——对当前城市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知识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总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文献基础

(四)研究方法

二、城市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应然内涵、特征、价值和历史考察

(一)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应然内涵

(二)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特征

(三)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价值

(四)关于课余生活思想的历史考察

三、城市小学生课余生活实然现状描述

(一)作业: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永恒主题

(二)辅导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导内容

(三)同伴交往、各种媒体及运动娱乐遭限制

四、童年缺席:小学生课余生活“变味”的知识学机制

(一)工具理性主义社会影响儿童生活

(二)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的被规训

五、捍卫童年:我们需要从原点再出发

(一)理念的转化: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

(二)在教育方法改革的路上

(三)课余教育内容的重心转移

(四)多元化人才评价制度的建立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关于城市小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关于城市小学生课余生活的访谈提纲1(小学生)

附录三:关于城市小学生课余生活的访谈提纲2(学生家长)

后记

展开▼

摘要

“生活是人的生命状态的积极主动的展现与完善的过程”,小学生课余生活与学校生活具有同源性和相关性。课余生活对小学生有独特价值,它是小学生“成为人”的自由时间,决定着小学生的生命质量。对于小学生来说,课余生活是其闲暇生活的范畴,从古至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对“闲暇”、“休闲”有深刻而重要的认识。
  本文将“儿童的课余生活”看成“文本”。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描述了城市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实然现状。调查发现作业是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永恒主题,辅导班是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导内容,同伴交往、各种媒介及运动娱乐是小学生最喜爱的课余生活方式,但因为父母和客观环境的限制,这些生活内容是无法顺利进行的。
  分析比较城市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应然”与“实然”,揭示出“童年缺席”的主题,童年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失去了其应有的完整与和谐。本文第四部分分析小学生课余生活“变味”的知识学机制。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考察某种知识进入人身体的技术,现代性及工具理性渗透到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从总体上推动现代社会的合理化。同时,工具理性主义社会也影响到儿童生活,成人合理化生活覆盖了儿童生活,学校所代表的制度化生活一再排挤课余生活。规训权力是福柯的权力概念的一次具体化,一个特定的表现形式。规训与权力紧密相关,无所不在的权力,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就像毛细血管似的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进入人们的肌理,嵌入他们的举动、态度、话语,渗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当前教师、家长、学生都有被技术理性从身体到灵魂规训的趋势。这种力量对于教师源于他们的职业特性与教育背景,对于家长源于他们与子女的关系和自身所受教育,对于学生自身则是被社会需要所打磨的结果。
  我们必须重建自己的知识观。在文章最后一部分,通过大量案例说明了从理念、方法、内容到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举措,从原点再出发,捍卫童年是我们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