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几株海洋溶藻菌溶藻效果与藻间化感作用研究
【6h】

几株海洋溶藻菌溶藻效果与藻间化感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赤潮的危害

1.2赤潮的预防和治理研究

1.2.1赤潮的预防方法研究进展

1.3赤潮的治理方法研究进展

1.3.1物理法除藻技术研究进展

1.3.2化学除藻技术研究进展

1.3.3矿物絮凝法

1.3.4生物学除藻技术

1.4研究目的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1.1主要仪器设备

2.1.2藻种及其培养

2.1.3菌种及其培养

2.2方法

2.2.1赤潮藻的分离纯化

2.2.2溶藻菌的分离纯化

2.2.3藻细胞计数

2.2.4细菌计数

2.3实验设计

2.3.1细菌对藻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2.3.2藻间化感实验

3结果与分析

3.1三角瓶溶藻实验

3.2中肋骨条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周期及生长特征

3.3细菌对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3.3.1延滞期加入细菌滤液对两种藻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3.3.2指数期加入细菌滤液对藻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3.4微小亚历山大藻分别受到5种细菌的抑制的细胞密度变化

3.5不同细菌对两种藻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3.6藻间化感作用

3.6.1受体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三种供体藻滤液的响应

3.6.2受体藻链状亚历山大藻对三种供体藻滤液的响应

3.6.3受体藻锥状斯氏藻对三种供体藻滤液的响应

3.6.4受体中肋骨条藻对三种供体藻滤液的响应

4讨论

4.1溶藻效果与溶藻细菌菌液浓度关系

4.2溶藻细菌的溶菌效应

4.3微小亚历山大藻与5种细菌共培养中藻细胞数的变化

4.4微小亚历山大藻分别受5种细菌胞外物抑制的细胞数的变化

4.5海洋微藻间化感作用的三类效应

4.6微生物治理赤潮的研究与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试验研究的1株溶藻细菌都来自1号站点,编号分别为B7。通过对它们革兰氏染色、形态和运动性观察,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并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的鉴定。B7与细菌基因库中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基本一致,是Bacillusmegaterium的同种不同株系; 以赤潮藻种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minutum),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B7等5种细菌为试验材料,在细菌接种密度从最低1×102cell/ml到最高9.6x108cell/ml的条件下,测定了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细胞密度等指标。结果表明,5种细菌对微小亚历山大藻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并最终杀死微小亚历山大藻细胞;菌液加热使酶失活与对照试验数据显示,酶类物质可能是抑制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5种细菌与微小亚历山大藻共培养比该藻单独培养时,藻细胞密度均有明显降低。其中筛选菌株B7效果明显。 在研究藻菌关系的同时也对藻类化感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探,选择了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catenella)4种海洋微藻为试验材料,研究并探讨了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及其效应,分析测定了受体微藻的细胞生长率、生物量、比较了不同供体藻滤液对各受体藻发生的抑制、促进或中性效应及其强度。结果表明,12对供体-受体搭配组合中,三种供体藻中肋骨条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斯氏藻滤液分别作用于链状亚历山大藻时,链状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均会受到滤液的抑制。供体藻中肋骨条藻、链状亚历山大藻滤液对受体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而锥状斯氏藻滤液作用于塔玛亚历山大藻时会对它的生长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当锥状斯氏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滤分别作用于中肋骨条藻时四种组合未表现出明显的化感作用效应。研究结果在利用微藻的化感抑制效应防治有害赤潮和利用微藻的化感促进效应培养经济微藻等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