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农业危机理论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6h】

马克思农业危机理论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粮食安全的理论基础

一、粮食安全相关理论

二、农业危机与粮食安全的基本概述

三、我国粮食安全思想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历史回顾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三、国内外粮食安全经验及启示

第三章 打破农业危机瓶颈,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建立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三、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

五、建立健全粮食应急预警机制,避免农业危机发生

结 束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农业仍然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环节。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国内和国际新形势,出现了诸如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产需缺口扩大、种粮成本快速增长、大豆进口量将逐年扩大等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国际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长期粮食安全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论文将以马克思的农业危机理论为理论基础,揭示出农业危机理论对我国的启示,接着在分析农业危机和粮食安全相关概述的情况下,指出我国的粮食安全思想以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重点部分将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和自己的观点从粮食产量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储备水平、粮食自给率等角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结合国内外粮食安全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提出避免我国农业危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粮食安全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所贡献,并希望通过粮食安全相关政策的顺利实施以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确保我国的长期粮食安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马克思的农业危机理论得到升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